大陸中小機場 7成虧錢苦撐

市場化程度太低及營運模式落後,中國大陸百餘箇中小型規模機場其實一直深陷虧損泥沼,約7成處於虧損狀態,依賴地方政府財政補貼支撐。

中國大陸民航旅客週轉量世界第二,各支線中小機場快速發展。截至2019年底,大陸全國238個運輸機場中,中小機場有197個,佔全國運輸機場總量的83%。

東部、中部、西部及東北地區的中小機場數量分別爲36個、30個、108個和23個,分別佔中小機場總量的18.3%、15.2%、54.8%和11.7%。由此可見,中小機場的建設對於交通不便的西部地區尤爲重要。全國中小機場佔機場總數逾8成,當中卻有約7成處於虧損狀態。

航空性收入是機場最主要的收入,包括旅客服務費、飛機起降及相關收費、機場費等。大型機場藉助龐大的飛機起降數和人流量,還擁有鉅額的非航空收入,例如零售廣告租金餐飲貴賓服務、地面服務、配餐和停車等項目都能爲機場貢獻收入。

至於中小機場的盈虧客流量的規模有關,年客流量超過180萬人次的,基本能滿足運作,但180萬人次以下的,大多隻能「賠錢做買賣」。

專家稱,中小機場面臨的困境,正是因大多采用「經營型」營運模式,人力成本負擔沉重,需在更大空間吸引資本技術勞動力信息生產要素,廣泛開源節流

專家建議,發達國家的中小機場完成了從「經營型」走向「管理型」,將不少業務外包,值得學習。

爲增強中小機場造血能力,大陸民航局去年指出,中央對中小機場建設營運繼續給予一定資金支持,地方政府尤其是省級政府也應進一步從財稅投資、補貼、航權時刻價格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並努力拓寬機場業務範圍

值得一提的是,大陸西藏地區的阿里昆莎機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機場之一,它被稱爲是大陸最虧錢的機場。阿里地區昆莎鄉2010年才建立機場,此前阿里地區一直是處於封閉的狀態,機場建立至今幾乎沒有1個月賺錢,運營維護成本全是靠補貼,但其作用和戰略位置卻是極其重要,不同於商業型機場,阿里昆莎肩負着連通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