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克指數出爐!央行解讀:不適合用來評估均衡匯率

▲央行表示對於大麥克指數不需要過度解讀。(圖/翻攝自央行官網

記者陳心怡臺北報導

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是在1986年由《經濟學人》雜誌推出的非正式經濟指數,以各國麥當勞餐廳的大麥克漢堡價格,相對於該國貨幣匯率,作爲比較物價基準

大麥克指數系立基於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理論;長期而言,任兩國的相同商品籃,經匯率換算後,應具有相同價格,如價格有所不同,則顯示匯價有高估或低估之傾向,而大麥克指數的商品籃僅包括1種商品:麥當勞的大麥克漢堡。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指出,根據最新發布的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如就原始指數(raw index)觀之,美國財政部匯率報告所檢視的20個美國主要貿易伙伴中,除了瑞士法郎兌美元匯價高估(overvalued)外,其餘幣別兌美元匯價皆低估(undervalued),惟低估情形已較去年7月改善。

央行今日在臉書上表示,《經濟學人》指出,大麥克指數與美國財政部對於貿易伙伴操縱匯率的評估結果,不盡相同;大麥克指數只顯示結果,美國政府則是對刻意壓低本國匯價的國家進行懲罰,其關注的是操縱匯率的國家,而不是匯率遭低估的國家。其實,大麥克指數根本不是用來衡量均衡匯率的可靠指標,因此實不宜用來評估某通貨匯價的高低估問題

央行說明,《經濟學人》於1986年首度發佈大麥克指數,以輕鬆簡單的方式介紹匯率理論。藉由比較各國大麥克漢堡的售價,逕自衡量某通貨相對於美元,其價值究竟是高估或低估。舉例來說,根據最新的數據,大麥克在日本售價爲390日圓、在美國爲5.66美元,隱含美元兌日圓匯率爲68.90,但本年1月12日的市場實際匯率卻爲104.30,故根據大麥克指數可估算日圓匯價遭低估33.9%,亦即[(1/104.30)-(1/68.90)]/(1/68.90)。

央行提到,大麥克指數原先只是《經濟學人》的趣味之作,後來這種「漢堡經濟學」(burgernomics)受到超乎想像的歡迎,並被廣泛使用、甚至濫用,連《經濟學人》都頗感無奈。大家必須瞭解,大麥克指數雖以輕鬆、有趣、易懂的方式介紹購買力平價(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理論,但由於大麥克並非跨境貿易的商品,且商品籃僅包含一種商品;更重要的是,大麥克的價格會受到各國稅負(包含關稅)、利潤率租金等多種因素影響,甚至於替代品的多寡也會有影響,因此大麥克指數並不適合用來評估均衡匯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