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能的“剪牛毛”遊戲:與蒙牛走向分手

鋒靂 陳俊宏 鄭皓元

繼去年5月達能徹底出售其所持有的蒙牛所有股權後,蒙牛、雅士利近日發佈聯合公告宣佈:蒙牛旗下奶粉板塊雅士利也將與達能徹底分手。

而在此次分手中,達能此前賣給蒙牛的多美滋中國,在經過多年虧損後被蒙牛交還達能,同時蒙牛此前與達能成立的酸奶合資公司,蒙牛也將從達能方收購其持有的股權。此外,交易完成後,蒙牛擬對雅士利私有化。

達能賣牛共獲益超60億

蒙牛和達能的“聯姻”始於2013年,經過兩輪談判,在2014年中糧集團、達能及ArlaFoods分別擁有了蒙牛16.3%、9.9%及5.3%的股份,並將其合計31.5%的股權由合資公司中糧乳業投資持有。中糧、達能、ArlaFoods也是蒙牛的前三大股東。

在上述合作中,還有一項重磅交易,在時任蒙牛總裁孫伊萍的主導下,2015年蒙牛從達能手中以12.3億港元收購了日後鉅虧的多美滋中國全部股權。而收購後多美滋業務在中國市場持續低迷且接連虧損,併成爲重創蒙牛業績的主因之一,受此影響,孫伊萍2016年離任蒙牛。

而在去年(2021年),達能官宣“分手”蒙牛,並戰略性出售蒙牛9.8%的股份,獲得了20億美元(約合154億港元),達能方面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後,達能對蒙牛清倉,將不再持有蒙牛任何股份。

達能在其最新的財報中指出,蒙牛和雅士利的業績下滑影響了其中國市場的投資收益,財報顯示,和蒙牛聯營公司的經常性淨收益在2020年從9800萬歐元下降到8500萬歐元。

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蒙牛業績雙降,營收下跌3.8%,淨利潤雙位數下滑14.1%,同期,達能銷售收入下降1.5%至236億歐元(約合1856億人民幣)。

據悉,蒙牛當年獲得達能約69億元左右的投資,8年後達能出售蒙牛股權的售價爲129億元,結合多年分紅以及本次套現,達能投資蒙牛後獲得的收益超63億元(拋開匯率、資產折舊等因素),收益率超92%。

有分析師指出,達能此次選擇分道揚鑣,不難看出企業逐利的本性,在中國乳製品行業競爭格局趨於穩定的背景下,資本的流動頻率開始降低,這是深諳資本的達能所不能接受的。

值得注意的是,現任的蒙牛掌舵人盧敏放,曾擔任達能早期生命營養品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一職,其服務達能集團及多美滋嬰兒食品有限公司超過10年。在任職達能集團期間,正是因爲盧敏放,達能集團在中國的嬰幼兒營養食品業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蒙牛拋售鉅虧多美滋

那蒙牛此次分手又獲得了什麼呢?再回到今日公告提到的合資公司股權出售的問題。

2013年5月,達能成爲蒙牛乳業的戰略股東,持股4%;與此同時,達能中國的酸奶業務與蒙牛的酸奶業務合併,雙方組建新的合資公司專項從事酸奶生產及銷售,達能與蒙牛持股比例分別爲20%和80%。

據蒙牛控股股東中糧方面當時透露,上述兩項合作中,達能總投資額約26億元,其中達能在合資公司中出資規模爲12.5億元。

此次公告顯示,2022年5月6日,內蒙古蒙牛與達能上海等訂立有條件的低溫業務買賣協議,購買價最高不超過人民幣16億元。

而正是因爲達能的合資公司,近十年來,蒙牛在能在低溫奶市場力壓中國乳業一哥伊利。

達能方面也在此前毫不避諱的表示,合作8年,達能與蒙牛的合作涵蓋了技術、運營與研發等領域。“事實證明,我們的合作是成功的。例如,達能與蒙牛的乳業合資公司在過去七年間規模幾乎擴大了一倍,收入超過10億歐元”。

而此次公告中,最重磅的內容要屬蒙牛將鉅虧多年的多美滋中國交還給精明的法國人。

據悉,2015年前的多美滋中國,穩坐中國嬰配粉市場第一把交椅,沒想到在2013年因恆天然肉毒桿菌烏龍事件而重挫;隨後多美滋又被央視曝出行賄醫護人員,搶奪嬰兒“第一口奶”市場。此後多美滋中國業務一蹶不振,市場份額逐漸下滑。

蒙牛旗下的奶粉板塊公司雅士利此前發佈的財報顯示,多美滋中國的淨銷售額從2012財年的56.83億元直接下降至2013年的35.7億元;淨利潤2012年還是7.92億元,而2013年迅速下跌並鉅虧6.48億元。到了2014年,多美滋銷售額僅爲13.16億元,虧損則大幅擴大至8.297億元。2015年多美滋中國銷售額更是萎縮至4.17億元,虧損繼續擴大至8.386億元。三年總計虧損額達到25億元。

其實,當年收購已是一蹶不振的多美滋中國,很多業內人士並不看好,但雅士利當時公告列舉了收購多美滋的多種好處:“多美滋”在中國仍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獲得了一、二線城市消費者的認可,尤是華東地區的一、二線城市;在交割後,雅士利集團將獲得多美滋中國專注於一、二線城市的銷售網絡;該收購能夠幫助雅士利優化生產網絡並降低生產成本,幫助雅士利生產出高質量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另外雅士利將能獲得達能在研發方面的支持,從而增強雅士利的研發能力等。

然而現實很殘酷,蒙牛入手多美滋中國後,並未扭轉其頹勢。公告顯示,2020年、2021年多美滋稅後利潤分別爲4000萬、1200萬。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雅士利向達能方面出售多美滋中國的總代價爲8.7億元。毫無疑問,雖然達能收回了多美滋中國,但精明但法國人並未吃虧,出售合資公司的股權已經大賺一筆。

公告還顯示,2022年5月6日,蒙牛與達能方面訂立了雅士利買賣協議,達能向蒙牛轉讓持有的11.86億股雅士利股份(佔總股本的25%),交易額爲14.24億港元,相當於雅士利每股價格爲1.20港元,由蒙牛以現金支付。

但蒙牛隸屬於中糧集團,多年虧損的多美滋對蒙牛造成的業績影響換個角度看可以說是國有資產流失,但誰應該爲這個8年前的決定買單,目前還不得而知。

達能:中國的頂級快消玩家

上述交易順利完成後,也就意味着,達能與蒙牛在中國的緣分徹底結束,有意思的是,這也是達能在中國的第n次“離異”了。

資料顯示,達能是較早進入中國的世界500強之一,踏着改革開放的東風進入中國,作爲第一個把攪拌型酸奶帶到國內的外資品牌,達能早在1987年就在廣州成立了達能酸奶公司,但業績乏善可陳走的並不順利。

隨後,達能驀然發現了打開中國市場的捷徑——收購兼併本土優質企業實行本土化多品牌戰略,並謀求控股權。於是,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起,達能攜60億巨資開始在國內大刀闊斧的跑馬圈地。

1996年達能開始在中國佈局飲用水行業,先後收購武漢東西湖啤酒和深圳益力食品過半股權,後又聯合香港百富勤共同出資4500萬美元,與彼時的飲用水老大娃哈哈成立了5家合資公司,獲41%的股權,後將百富勤所持10%股份納入增持至51%,同時給了娃哈哈極大的經營自主權讓其快速成長。

2000年收購樂百氏之後,達能相繼出售了能夠贏利的啤酒、調味品業務,把主業聚焦在餅乾、水和乳製品上。至2003年,達能已控股當時中國市場飲用水領域王者樂百氏92%的股權;2004年,達能又染指全國桶裝水市場老大上海梅林正廣和飲用水公司50%股權;2007年和華平投資等共同出資2億美元,將匯源飲料35%的股份收入囊中,達能持股22.18%成中國飲料之王的第二大股東,同年,收購礦泉水行業霸主益力全部股權。

乳製品方面,1994年,達能調整戰略與光明合資建立了上海酸奶及保鮮乳兩個項目,佔股45.2%。到2001年,以光明收購達能在中國的三家乳品企業(包括廣州酸奶和與光明的兩家合資企業)爲條件,達能終於成爲光明的股東,持股5%。

達能起初不願意把自己的品牌交由光明經營,一直在與光明談判收購合資項目事宜,但隨着光明進行股份制改造準備上市的消息傳出,達能迅速的中止了談判,轉而提出成爲光明股東的要求,這意味着達能對光明的策略變成了資本進入。截至2006年,通過三次增持,達能已經持有光明股份20.01%,成爲光明乳業的第二大股東。

縱觀達能進入中國30餘年來開疆拓土的歷程,其合資-獨資-入股併購的基因不僅在國內發揮得淋漓盡致,減法做起來也絲毫不拖泥帶水。自2007年起,達能開始清算邊緣產品並拋棄效益衰退的企業以維持盈利能力。

2007年,達能從光明撤股;2009年,達能與娃哈哈“合離”;2010年,達能將匯源股權售予賽富基金;2011年,出售梅林正廣和飲用水有限公司50%股權;2015年,拋售虧損的多美滋;2016年,退出飲料巨頭樂百氏;2020年出售礦泉水巨頭益力;2021年再次撤離蒙牛。

資本是逐利的,對於達能來說,這句話尤爲明顯。

在之前的收購和退出中,達能都收穫頗豐。以和光明但合作爲例,2002-2006年間,達能授權光明乳業經營的達能品牌銷售收入累計約18億元,其中2006年達到6億多元;同時,達能所持有光明乳業20848.27萬股,其原始成本7億多元,摺合每股成本3元多,而出讓價達到4.58元。此外,從2000年至2005年達能還從光明乳業分得現金紅利共近4000萬元,同時此次套現約10億元。

而在與娃哈哈的合作當中,據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此前透露的信息,達能在10年中分得紅利30.77億元。同時,達能借助娃哈哈獲得了中國瓶裝水市場23%的份額。

匯源案中,2006年達能以1.3億美元收購匯源22.2%的股權,成爲第二大股東。2010年,達能退出匯源時,以17.64億元將這筆股權轉讓給了軟銀賽富,淨賺7個億。

簡單而言,達能在中國的玩家邏輯是;通過不斷調整投資戰略,參股和併購拿下了中國飲料行業半壁江山,在市場成熟期來臨前全力擴大中國市場份額,同時不斷出售效益不佳企業。如今,達能的身影在光明、蒙牛、娃哈哈、匯源以及正廣和等多家企業中已經消失,唯一的中國血統品牌只剩下脈動。

乳業專家宋亮認爲,達能的業務調整非常精準,首先剔除在中國不盈利或收益過於平穩的業務,而這些業務有三個特點,同質化嚴重、產能過剩及市場競爭加劇下資金投入邊際效益遞減。“這些業務調整後,達能更加聚焦未來在中國附加值較高且潛力更大的產業。”

雖然與蒙牛已經徹底分手,但對於中國這個巨大市場,達能也沒閒着,2020年其收購邁高青島工廠;就在前不久,達能又收購中國羊奶粉企業歐比佳;顯然,達能在中國市場也希望藉助本土化進一步拓展奶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