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8大老年迷思 迎向黃金歲月

《老的藝術》。(天下文化提供)

如今,大多數人有望活到80多歲,在人類歷史上這還是頭一遭。由於人類壽命延長速度如此之快(在過去100年,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幾乎變成了兩倍!),大多關於老化老年人的經驗和信念已經過時,我們其實還活在過去。許多從以前流傳至今的成見與猜測是錯的。

我們社會面臨的難題是年齡歧視,也就是以爲老人都是風中殘燭的錯誤觀念,信了這種有害的謬論,會給個人、社會、經濟和醫療保健帶來悲劇。一味將青春永駐置於焦點,貶低老年的個人意義和社會意義,其實會剝奪走隨着年歲增長而得到的諸多樂趣。

《老的藝術:高齡醫學權威的身心抗老秘方》一書作書Mark E. Williams是北卡羅萊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醫學博士,也是該校臨牀醫學教授,並於北卡羅萊納州威明頓市(Wilmington, North Carolina)積極從事臨牀診療活動,投注大量時間進行老年醫學門診、住院醫療、療養院照護以及生活輔助。曾在《美國健康》(American Health)雜誌等其他醫學調查中,獲同行評選爲美國最佳醫師之一。

審訂和推薦人詹鼎正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政策與管理學系老人學與長期照護博士,現職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

書中提出必須要打破8大迷思:(一)年紀大健康就會走下坡;(二)減重對延年益壽多有幫助;(三)愈老愈糊塗,愈老愈健忘;(四)年紀愈大,學習力和創造力愈差;(五)無論如何都無法變老化;(六)老人是社會和經濟的負擔;(七)人到了一定年紀就無性無慾;(八)老了無法獨立生活,安養中心是唯一選擇。

五大抗老秘方

書中並提出5大抗老秘方:(一)認清事實:面對會老的事實,發掘晚年的巨大潛力;(二)鍛鍊身體:規律運動可改變老化速度,帶來健康益處;(三)刺激大腦:刺激腦力可拓展創造力、加深智慧與鑑賞力;(四)駕馭情緒:保持穩定情緒,纔有活力和熱情繼續人生旅程;(五)滋養心靈:活着的每一刻都是寶貴的,持續成長,生命就有意義。

詹鼎正(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長、前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主任)指出,文中以五個抗老秘訣總綱,除了第一個認清老化現實外,第二秘訣是鍛鍊身體。這個秘訣中,一開始談到了老化帶來的生理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個人帶來的影響。之後的章節中,強調如果要老得好,運動與營養不可少,這也是個人念茲在茲的理念,最後教大家如何正確地運動。

第三個秘訣是刺激大腦,一開始先探討老化與記憶的關係,然後告訴讀者,智力與創造力不會因老化而退化,反而會更優化成熟。接下來分析睡眠與老化的關聯與睡眠的價值,最後教大家如何刺激大腦,預防退化。

第四個秘訣是駕馭情緒。一開始從歷史的觀點,看看不同時代,各個國家民族,如何面對老化帶來的情緒包袱。接下來,教我們如何因應老化帶來的自我形象與角色的轉變。最後,傳授大家針對各種不同情緒的駕馭之道。

最後一個秘訣是滋養心靈。第一節討論長期照護,瞭解現行制度的不足之處,也期待有新的照護模式。下一節教導我自如何面對死亡,得到安息。最後傳授大家滋養心靈的秘方,希望大家在晚年有着滿足,寧靜的生活。以下是本書的書摘

家是老年的情感依靠

家庭是文化的縮影,世代關係對於生活有着強大的影響。在理想的情況下,老年人從家庭及家庭中的角色獲得支援、關心、尊重、地位使命感,反過來,他們提供家庭文化意義、安定力量和歷史延續。祖孫之間的互動常常是玩耍、互相關愛、交流知識,孫兒尊重祖輩,祖輩疼愛孫兒。如果我們關愛孩子,孩子又看到我們關愛我們的父母,他們也許也會關愛我們。

到了晚年,最大的恐懼是被迫從負責任的成年人變成仰賴他人幫助的人。依賴讓我們受他人擺佈,感到不安。許多老年人不信任中年人,這或許是知道他人和自己之間可能存有虛僞、不真誠與雙重標準。例如,我見過一些老年人輕描淡寫或否認生病,爲的是阻止家人一有機會就把他送去安養中心(雖然他們未必有這種想法)。這種緊張關係不只限於年邁父母和子女之間,夫婦互相關心支持,但是對於未來還是會感到焦慮和不確定,雙方都承擔着雙倍的壓力。

有一句波斯諺語說:「孩子是通往天堂的橋樑。」老年人的情感平衡往往取決於同子女的關係。年老後,我們必須重建改造與孩子(如今成年了)的關係,在這件事的成功與否會決定他們對我們感到喜愛、矛盾還是敵意。有的子女可能永遠無法克服年少時對於父母的怨懟,當父母的如果十分在意自己依賴子女,把自己視爲負擔,或是要求過高、疑心太重,都可能加劇這種情感衝擊。

古往今來的文學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親子關係的刻板印象,那些誇張諷刺的描繪往往帶有錯誤或過時的假想,不過了解它們、清楚它們與自己的生活相仿之處也有用處。例如,父子經常被描繪成水火不容,互相爭奪權力或統治地位,父女間關係往往比較溫柔。

希臘劇作家歐里庇得斯(Euripides)得出一個結論:「對一個老去的父親,沒有什麼比女兒更寶貝的了。」母女關係在青春期偶爾會陷入服從與叛逆之間的掙扎,美國作家博貝克(Erma Bombeck)幽默地提出一個觀點:「我的母親不會承認,不過我老是讓她失望,在她的內心深處,她永遠不會原諒自己生下了一個不肯把鋁箔紙洗乾淨再利用的女兒。」

世代之間的關愛

世代之間可能存在衝突,可是世代關係也是愛與支持的重要來源,這些互動對人人都很重要。有一句話我認爲是米德說的(不過我找不到出處):「老人能教年輕人,變老沒關係;年輕人也可以教老年人,死亡也沒什麼大不了。」與孫兒互動也許能給老年人帶來最溫暖、最幸福的感受,引用已故專欄作家範布倫(Abigail van Buren)的話,「我不是會隨身攜帶照片的奶奶──但是我那幾個孫子──恰好是美國大陸最漂亮、最聰明、最彬彬有禮的孩子——在加拿大和維爾京羣島也一樣。」

有開放與互相尊重的溝通管道時,爲人祖父母可以給人帶來很大的安慰,祖孫可以公正慷慨給予對方關愛,因爲他們彼此之間沒有權利,也沒有重大責任,也往往不像父母和子女之間有那麼多的情感包袱。今日老年人能與許多人情感交流,一生得以持續與他人建立深厚且豐富的關係,在許多情況中,科技提供了各種形式的即時通信,即使我們身在遙遠的地方,心理和情感的親近也可以繼續支持豐富這些彌足珍貴的世代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