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老師 短缺告急

成功大學醫學系大三學生上解剖課,每十五名學生共用一具大體老師,學生圍成三圈,而這種上課情形在北部醫學院校也常見。圖/成大細胞生物與解剖學研究所長莫凡毅提供

在醫學院,有一羣特別的老師,用獨特方式傳道、授業、解惑,是貨真價實的「身教」,被稱爲大體老師。北部八所醫學院校每年逾千名醫學生上解剖課,平均十四、十五名學生共用一具大體,上課圍成兩、三圈,八校評估每年要八十具遺體纔夠用,但過去五年平均每年收募不到六十具,醫學教育陷困境。

大體老師須經本人生前簽署、身後家人同意、遺體情況符合條件等關卡才能取得,雖有教學軟體或虛擬實境教學設備取代,醫界認爲仍比不上大體解剖實作及觀察,這些解剖臺上的「無語良師」,引領學子掌握人體奧秘,造福其他患者。

北醫大醫學系 15學生共用一大體

大體老師不足 影響教學 製表/王慧瑛 圖/聯合報提供

洪君琳表示,因供給吃緊,大體老師條件放寬,除非有傳染疾病、大傷口、身材過瘦或過胖,北醫大基本上都會收,包含少一顆腎、曾換肝、截肢等,不輕易放棄資源。

醫學院收領無名屍 各縣市少執行

根據一九八四年修訂的「解剖屍體條例」,無親屬請領的屍體,由警察機關或衛生機關通知所在地醫學院組成的屍體收集機構,負責分配各醫學院收領,並登報公告,限於廿五日內認領。自登報公告日起滿一個月,無親屬認領者,得由醫學院執行大體解剖。雖有此法源,各縣市政府卻很少執行,全臺僅臺北市與臺灣北區各醫學院教學遺體聯絡中心密切配合,鄰近的新北市未落實此一機制。

臺大醫學院解剖學科教授李立仁直言,可能是法條太冷門才長期被忽略,無主承領遺體包含安置或路倒兩大類,以臺北市去年爲例,從安置管道而來無主承領遺體有十具,從路倒而來無主承領遺體七具,北區各醫學院教學遺體聯絡中心承領六十三具,無主佔十七具,相當於四分之一強,收來的大體再分配給北部八所設有醫科的大學使用。

眼見教學遺體嚴重短缺,解剖學老師很焦急,臺大、輔大等醫學系教授近期拜訪新北市府,盼打開無主承領遺體交由教學使用管道。

爲醫學盡力 新北擬跟進修訂辦法

李立仁指出,目前依「新北市處理無名屍體辦法」,直接交由殯儀館處理屍體,其實「解剖屍體條例」授權警方或衛生局可將無親屬認領屍體,交由醫學院教學遺體聯絡中心收領評估。

新北市政府副秘書長柯慶忠表示,臺北市十八年前即訂有「臺北市處理無名屍自治條例」,可依「解剖屍體條例」辦理或由殯葬管理處依規定處理。「新北市處理無名屍辦法」可修訂得更完備,近期將舉行跨局處會議,「考慮跟進」,爲醫學教育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