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屋頂下/拭目以待總統就職演說(上) 用中華民國面對全世界

賴清德的就職演說令人拭目以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拭目以待賴清德的就職演說。這應當是一篇中華民國第十六屆總統的願景論述,而不是一位務實臺獨工作者的政治檄文。

這篇演說最受關注的重點有二:一、如何爲國家認同定位。二、如何爲兩岸關係定調。

賴清德將在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及國父孫中山遺像前宣誓「餘必遵守憲法…如違誓言,願受國家最嚴厲之制裁」就職,但他卻說過「中華民國憲法是神話、鄉愿及災難」;他說,「我是一個務實的臺獨工作者,在任何職務上不變」,但又否認他有臺獨藍圖,並稱「沒有臺獨路徑圖」。

如今,將正式就任,他必須決定:要繼續作繭自縛?抑或脫繭而出?

爲國家認同定位,爲兩岸關係定調。本文認爲,賴清德必須建立一個基本戰略架構,然後在這個架構上建立論述及方法。這個基本戰略架構就是「三個面對」:

一、用中華民國來面對全世界,而不是用臺獨來面對全世界;二、用中華民國來面對兩岸,而不是用臺獨來面對兩岸;三、用中華民國來面對臺灣,而不是用臺獨來面對臺灣。

此說卑之無甚高論,卻指出了賴清德的困境。他想用臺獨來面對世界、兩岸及臺灣,但實則他應當用中華民國來面對世界、兩岸及臺灣。

因爲,中華民國,愈「中華」,「民國」愈有力量。對世界、對兩岸、對臺灣,皆是如此。

也因爲,臺獨確實尋無路徑圖,愈「臺獨」,則愈是作繭自縛。對世界、對兩岸、對臺灣,皆是如此。

一、先說用中華民國來面對世界,尤其面對美國:

兩岸問題最主要的世界聯結有二:①地緣政治之爭,主要是軍事面;②民主燈塔之義,主要是價值面。這兩個聯結,又捆綁在「修昔底德陷阱」的美中鬥爭上。

在美中修昔底德陷阱中,臺灣的角色有兩種想像:①用臺獨來引誘中共對臺動武。將臺灣烏克蘭化,不惜以焦土刺蝟巷戰來耗弱中國。美國有些鷹派即持此見。②用現狀來穩定兩岸關係。這應仍是美國的體制政策,亦即:維持「一中政策」,反對任何一方(臺灣、大陸、美國)片面改變現狀,不支持臺灣獨立,鼓勵以和平對話解決兩岸政治分歧。什麼是「現狀」?現狀就是「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隔峽分治」,美國不會公開這樣說,但在邏輯上,「兩岸現狀」不會有第二種詮釋,就是大家都定錨在中華民國。

在賴清德當選的第一時間,拜登的第一個迴應就是「我們不支持臺灣獨立」。大選投開票前一個月,葛來儀等三人的專文,則建議賴清德考慮凍結臺獨黨綱。足見,從美國的視角來看,賴清德也應當用中華民國及中華民國憲法來面對美國,不必有「倚美謀獨/向美國兜售臺獨」的妄想。

其實,賴清德自己也在全力洗獨去獨。他應當不會主張做一隻引戰的臺獨刺蝟,用臺灣的焦土巷戰去爲美國「耗弱中國」。倘系如此,美國會覺得這是臺獨對美國的效忠?還是臺獨會把美國拖下水?

賴清德應知:站在全世界的視角上,在前述「地緣政治/民主燈塔」的競閤中,中華民國確有無可取代的角色與能量,而非臺獨所能做到。因爲,世界各國包括美國,與中國折衝,主要是在經濟、科技、軍事等領域。但唯有中華民國能以同文同種的「民主燈塔/民族燈塔」與十四億中國人互動,這是超越軍事與經濟的能量,也是其他任何外國包括美國都沒有的特殊能量。

亦即,即使以全世界爲視角,也是愈「中華」,「民國」愈有力量。臺獨,則是世界的「麻煩製造者」。因此,賴清德若有理智,應當不至於愚昧到了要向美國兜售「臺獨刺蝟」,而不知珍惜中華民國對全世界在「地緣政治/民主燈塔」的巨大能量。

臺灣若以中華民國面對全世界、面對美國,就不必對外兜售臺獨,也不必用臺獨去驚擾「不支持臺灣獨立/反對臺灣片面改變現狀」的美國體制政策,亦不必因「倚美謀獨/兜售臺獨」而被國際及美國的鷹派政客所挾持、玩弄與勒索。

如此,中華民國即是護臺神山,亦是賴清德的護位神山。

二、用中華民國來面對兩岸:

對於中共來說,「武統臺灣」與「中國和平崛起」是兩個矛盾相剋的悖論。「武統臺灣」必成中國的國難與國恥。中共不可武統,這是底線。

對於臺灣來說,則面對中共的壓迫,臺灣必須抗衡;但中共非中國,臺灣若知不能與十四億人爲敵,就不可能也不應當操作檯獨。臺灣不可搞臺獨,這也是底線。

因此,臺灣應以中華民國面對中國,中共應以中華民國面對臺灣。兩岸必須以「過程論」淡化「目的論」,營造一個「和平發展期」,「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

問題在於:臺灣首先必須守護中華民國,不搞臺獨,始有理由要中共及十四億人維持中華民國;若是臺灣自己要搞臺獨,掏空虛化中華民國,則有什麼理由要中共及十四億人維持中華民國?因此,葛來儀建議賴清德凍結臺獨黨綱,這是追根究柢、正本清源的見解。

賴清德應當以中華民國面對兩岸。因爲,中華民國的兩岸示範是「辛亥革命/三民主義/孫中山/抗日的犧牲與勝利/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之一/光復臺灣/和平土改/全球加工出口區與科學園區的領跑與示範/亞洲四小龍/分期付款式的民主/蔣經國的解嚴寧靜革命民主化/探親啓動兩岸交流/政黨輪替/醫療照護指數世界第一/半導體產業引領世界…」。凡此,均可印證中華民國的淵源與實踐是「自由是人性的本質,民主是文明的方向」,這就是「民主燈塔/民族燈塔」,臺灣絕不可自棄中華民國的兩岸戰略資產,自毀長城。

臺灣不能以臺獨面對兩岸,而要用中華民國面對中共、面對十四億人。只要每隔四年,讓對岸看一看中華民國一人一票的總統大選,聽一聽當選者及落選者的談話,就足可使中共和十四億人領悟中華民國在「大屋頂中國/大屋頂中華」中存在的價值與意義。愈「中華」,「民國」愈有力量。

本文相信,臺獨終究鬥不過中華民國。且看,賴清德以一個務實的臺獨工作者,在就任中華民國總統前宣示「沒有臺獨路徑圖」,正是因受到「中華」(大中國)的制約,與「民國」(六成民意不贊成賴清德當總統)的制衡。

賴清德既已供認「沒有臺獨路徑圖」,因此他必須負責任地在五二○向內外宣示他的「中華民國路徑圖」。(明日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