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不讓小學兒子寫無效作業,據說效果還很好,能複製嗎?

近日,鄭州工業大學老師丁建波出名了!不是課題研究出了成果,而是接受了都市報道的採訪,講述了一段家庭教育的實驗,引起了不少家長網友的爭論。(源自都市報道某博號)

“小學低年級一多半的作業其實可以不寫的,我們的作業如果是單純地重複,那是無效的。我直接跟班主任商量,那肯定不行!班主任很強硬地回答,我說這樣咱試一試,作業量減下來。這一試量下來了,質並沒有降低,考試成績依然不降低!老師佈置作業,也得考慮佈置一些創造性的、啓發性的作業!“

在視頻的評論區,不少家長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贊同的網友:沒錯,小學的時候大部分作業都是抄課文,抄10幾遍,抄到三更半夜,抄到字成鬼畫符。

反對的網友:我小學幾乎每天抄生詞課文手都寫酸了,但是上了高中,同一頁ppt我寫完了,同桌還只寫了一半,我倆字跡都差不多,她說她小學沒抄過課文,語文老師都不佈置那樣的作業。

丁建波家長敢於質疑,嘗試減少作業量的勇氣值得讚賞。

他積極與班主任溝通,儘管遭到拒絕,仍堅持讓孩子進行實踐嘗試。這種實踐精神是推動教育進步的重要力量。而實踐結果也證明了他的觀點:作業數量的減少並沒有導致學習效果的下降,孩子的考試成績沒有降低。

但是,教育人認爲,他的嘗試只能說初步驗證了他的設想,現在下結論還是太早了。可以預見得到,如果他堅持小學階段都這麼給孩子的作業減量,不輔以其他措施,到了初中,孩子的學習成績必定大幅下降,原因就是,寫字的速度慢於常人,基礎知識和技能也被他減作業量減掉了。

一位小學五年級的老師說:遍數少了真記不住,我讓孩子們一個生詞寫兩遍,批改有錯的,把錯誤詞再寫兩遍 ,還錯五遍, 再錯十遍。 很多孩子都是到五遍那個階段才寫對。這句話充分說明,小學階段孩子學習的規律。

所以,丁建波家長提出減量的要求,遭班主任強烈反對。其暫時的考試成績,不能說明作業減量,孩子還能保持原來的成績。

教育人結語

丁建波作爲一位大學老師,其對小學低年級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確實需要更多的重複訓練,特別是生字生詞等基礎知識的學習,這種重複對於記憶的鞏固是十分必要的。

另外,孩子在學習上有個體差異。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習慣有所不同,老師佈置作業時,需要考慮到大多數學生的需求。對於某些學生來說,重複性作業可能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而對於另一些學生來說,可能更需要一些具有挑戰性和創新性的作業。

家長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能力也是多樣化的。並非所有的家長都像丁建波那樣是大學教師,一些需要家長參與的創新性作業,會給不少家長帶來一定的困擾。

但是,該建議仍具有價值。機械重複的作業,只會消磨學生的興趣,啓發性創造性的作業,有助於學生拓展所學知識,培養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作業佈置,有這樣幾個原則。一是適量,避免過多或過少的作業量對學生學習造成不良影響;二是分層,儘可能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分層佈置作業,三是多樣,儘可能不加重學生負擔。能背的就不要寫,能口算的就不要列橫豎式演算,畢竟學生參加了課後服務,在校時間太長了,而且,現在有減負的規定。

你認爲丁建波老師的話有道理嗎?你對小學生作業還有哪些建議?歡迎留言討論。

(圖源網絡,圖文不相關,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