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籃球聯賽“黑馬”重慶文理學院隊是如何煉成的?

在日前進行的2022年中國學生籃球聯賽一級賽南區四分之一決賽中,重慶文理學院隊爆冷力克“九冠王華僑大學隊,躋身南區半決賽的同時首次打進全國八強球隊教練羅孝軍講述了這支“黑馬”異軍突起背後的故事

26年的逐夢之旅

在6月29日和30日進行的南區賽八分之一決賽和四分之一決賽中,重慶文理學院隊連克華東交通大學和華僑大學,衝上了熱搜。儘管在7月1日的半決賽中他們以57:63輸給了浙江大學,但是已經鎖定了將在7月底舉行的全國強賽的參賽資格,創下了隊史最佳紀錄。

羅孝軍坦言,這個成績是個巨大的驚喜。開賽之前,他的期望值是球隊能夠小組出線,打進南區16強。不過,看到隊員們在小組賽中狀態出色、越打越好,就對八分之一決賽和四分之一決賽燃起了信心,也有了更強的求勝慾望。結果,他們又連過兩關,實現了新的突破。

1996年,羅孝軍從西南師範大學(後來併入西南大學)畢業後來到重慶師專(後來與另一所院校合併後成爲重慶文理學院)任教。上大學的時候,他是學校籃球隊的隊長。來到重慶師專,他開始帶隊訓練。起初,學校沒有高水平運動隊招生資格,羅孝軍帶的都是普通學生。他還記得,1998年,首屆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舉行的時候,他的願望是球隊能在重慶賽區突圍,參加一次西南賽區的比賽,哪怕一場贏不了也行。

實現這個願望,羅孝軍花了14年。2011年,學校獲得高水平運動隊招生資格,球隊發展邁上了新臺階。2012年,重慶文理學院隊首次參加西南賽區的比賽。正像他當初預料的那樣,小組賽一場沒贏。

2012年秋天首批高水平運動員入隊之後,球隊闊步向前,第二年就獲得了重慶基層賽的冠軍,羅孝軍有了新的願望――參加一次全國賽。2015年,重慶文理學院隊獲得西南賽區第四名,首次躋身全國16強,讓全國球迷記住了這支隊伍。2016年,在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24強賽的小組賽中,球隊表現不俗。羅孝軍的目標再次升級,變爲鎖定重慶市的冠軍,穩定進入全國32強。

從2017年到2021年,隊伍果真在重慶賽區實現了五連冠,並且兩次躋身全國32強,其中一次打進全國24強。在2020年CBA選秀中,重慶文理學院男籃隊員段豐偉還被天津榮鋼俱樂部選中,成爲川渝高校首位通過CBA選秀進入職業聯賽球員

苗子謀出路、重團隊

全國擁有高水平運動隊籃球項目招生資格的院校在100所上下。重慶文理學院只是一所二本院校,在生源的爭奪上與一些雙一流大學相比並不佔優勢,他們是如何一步步躋身大學籃球強隊行列的呢?

羅孝軍告訴記者,在重慶文理學院獲得高水平招生資格之後,他在網上查詢了國內中學的籃球名校,跟教練們聯繫選材事宜。他還到四川、山東、黑龍江、內蒙古、新疆等地現場走訪、觀看比賽,尋找潛在生源。後來幫助隊伍初闖名頭的第一批“黃金一代”的球員,就有不少來自羅孝軍最早走訪的宜賓一中和宜賓三中

2016年,高水平運動隊籃球項目招生政策發生變化,每個學校每年的招生名額縮減到5人,對優質生源的爭奪愈發激烈,給球隊帶來了挑戰。因爲找不到足夠多合適的隊員,重慶文理學院的5個名額幾乎年年用不滿,羅孝軍便從普通在校生中挑選出色的球員補充到隊伍之中,其中也有個別成爲了球隊主力

除了在“入口”上動腦筋,羅孝軍還在“出口”上想辦法。2016年,重慶文理學院的第一屆高水平運動員畢業時,羅孝軍在重慶跑了很多單位,向他們推薦這批隊員。加上當時隊伍已經打入過全國16強,這批畢業生的去向都不錯,不少人進入當地中學當體育老師。

最近幾年,隨着經濟的發展,重慶市重視籃球活動的單位、企業越來越多,重慶文理學院的籃球水平和羅孝軍治隊嚴格的名聲也漸漸爲人所知,有些隊員畢業後進入當地的央企、國企工作,還有一些單位主動上門挑選畢業生,羅孝軍會根據學生的地域需求、個人能力等進行推薦。

“在重慶籃球圈,大家都知道我會認真爲隊員做安排和規劃。只要認真打球,我會負責到底。2016年第一批畢業生到了單位之後表現不錯,無形之中也對後面的隊員起到了引領作用。因爲出路比較有保障,每年還是有一些優秀的苗子願意到我們學校來打球,特別是重慶當地的孩子。”

剛當教練的時候,羅孝軍先是靠學習、看書鑽研,後來慢慢積累執教經驗、參加培訓班,一步步提升對籃球的認知。2016年,他獲得了全國學校體育教練員赴美留學項目的參與資格,去美國學習了一段時間。在26年的執教生涯中,羅孝軍逐漸形成了治軍嚴格、強調團隊和心理建設的管理風格。

球員入隊之後,羅孝軍會跟他們強調三點:一要刻苦訓練;二要有在賽場上展現自己的願望,敢於發揮最大的能量;三要有團隊作戰意識、執行力和強烈的取勝慾望,服從教練指揮。

羅孝軍執教理念的實施並非一帆風順。曾經有能力突出的主力隊員在某個階段訓練態度特別不認真,對整個團隊造成了影響,羅孝軍在溝通無效的情況下果斷將其開除,也有人因爲類似的情況在球隊的作用被淡化。在羅孝軍看來,能力特別突出的球員的確能讓球隊受益,但如果影響訓練和隊伍團結則弊大於利,不能姑息。

一起吃苦的幸福

羅孝軍對團隊建設的重視從場內延伸到了場外。他說,在球場上,隊員們不會計較自己的出場時間。在球場外,大家的友誼會繼續延伸。

“我們的團隊氛圍在重慶的隊伍裡是最好的,”羅孝軍自信地說。“現在的隊伍打球,以前的老隊員都會關注。隊伍到某個地方打球,老球員會出來請大家吃飯、聊天,講以往條件艱苦時候的故事,每年還有隊伍的團年活動。”

提到吃苦,羅孝軍深有感觸。從他1996年到學校執教一直到2009年,球隊都是在老校區的室外水泥場地訓練。那時隊伍沒有什麼訓練保障,每天訓練前會派兩個隊員去打山泉水來給大家喝。2011年,有了高水平運動隊招生資格之後,球隊搬到了新校區,生活條件改善了,訓練場地也有了塑膠雨棚,但還是沒有木地板。直到最近,學校和永川區政府聯合修建了一個標準的籃球館,訓練條件才大大改善。

在書寫了二本院校打進全國八強的壯舉之後,重慶文理學院還有更高遠的追求嗎?

羅孝軍說,自己當教練是因爲喜歡籃球、熱愛教練員的工作、希望隊員有機會展示,沒想到一步步走到了現在。今年學校第一次通過體育單招招收運動訓練專業的學生,會有2米以上、身體條件不錯的苗子在9月份加盟。現在這支隊伍只有1名大四的學生,明年球隊的框架不會改變,實力應該比現在更強。

“如果抓緊訓練,把其它方面的工作做好,或許我們離再進八強不會太遠。”羅孝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