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團隊破圈創業 給電動自行車配備“充電寶”

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傳媒學院樓振罡是一名在校研究生,也是一名創業者。他帶領團隊歷經3年多的探索和實踐,通過“30秒站點換電替代“8小時直充系統”的思路,解決電動自行車的充電痛點,用“飛喵換電”項目重新定義電動自行車出行。

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接近3億輛,堪稱“國民級出行工具”,卻也面臨着一個巨大的難題――充電。“充電樁着實難找!”“放在樓道充電太危險了!”據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統計,全國每年平均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約2000起。

“安全意識不能總是靠一次次火災和悲劇來喚醒,創新纔是最有效的‘滅火器’。”樓振罡說。2018年開始,他和團隊成員利用課餘時間走訪了上海、浙江兩地的20餘所高校,拍攝收集了大量真實場景,並着手分類研究一線、二線和三線城市的電動自行車用戶需求。

經過近一年的深入調研後,他們發現,電動自行車的充電難題主要表現爲充電時間長、充電空間擁擠、“拉飛線”存在安全隱患等,歸根結底是充電樁不足以及充電效率過低的問題

他們的初步構想是:能不能像加油站一樣,設立站點提供秒換電池服務,提高出行效率?

2018年9月,在學校組織的創業培訓活動啓發下,團隊規劃了從人工換電小規模試點自動換電系統研發,再到擴大市場路徑落地時間節奏

他們開始與廠商合作,進行了小成本的人工換電試驗,以快速掌握用戶接受度――開設實體店售賣具有換電功能的電動自行車,通過人工手動進行換電。這次試點,14天賣出了300輛換電車。過程中,既驗證了用戶需求,也發現了亟需降低人工運營成本的問題。

下一步,團隊開始嘗試“自助換電櫃”。3個月後,熱插拔萬能接口、換電櫃、換電車、XPower電池芯和尋站小程序成果出爐。作爲核心技術,熱插拔萬用接口打通了鉛酸鋰電池的接口,僅需兩分鐘,就能夠將傳統電動自行車改成“飛喵換電車”。用這種技術,可改裝市面上80%的鉛酸電池電動自行車。

兩個月內,他們就佈置線下4個站點,日均換電近百次。用戶無需購買電池,按次付費,省錢;30秒換電,里程翻倍,更便捷;充電智能監控,更安全。

經過多輪溝通談判,“飛喵換電”與社區充電龍頭企業園區、外賣物流方順利達成合作,現已在華東地區落地換電站點10個、擁有用戶近1300餘名、保障11萬次換電0安全事故、節省88萬小時充電時長助力1000餘組鉛酸電池規範回收。

2020年12月,“飛喵換電”項目在第12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榮獲全國銀獎

潘聰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