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中架構不能等同臺獨論——致施明德等藍綠和解七賢人的公開信

海峰施明德藍綠和解七賢人 :各位好!5月27日,藍綠和解七賢人召開「我們的呼籲」記者會,提出以「大一中架構」取代「一中」,兩岸共組一個不完整的國際法人,以共識決處理雙方關切的事務,作爲現階段的過渡方案。

藍綠惡鬥,大大削弱了臺灣的競爭力;兩岸對立,嚴重阻礙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終結藍綠惡鬥,早日達成紅藍綠都能接受的兩岸新共識,是時代呼喚,也是兩岸中國人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各位此時此舉,值得兩岸同胞共同肯定。

兩岸要達成紅藍綠新共識,臺灣內部應先達成藍綠共識。藍綠要達成臺灣共識,不應違背中華民國現有的與大陸政治連接的憲政體制

中華民國現有的憲政體制是藍營堅定捍衛的,綠營人士以往參選立委、參選總統也都是在遵守這一體制下進行的。陳水扁執政時期,曾經試求「臺灣獨立建國」,結果碰撞得滿頭包,最後不得不感嘆道「臺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如果綠營不願放棄臺獨立場幻想從中華民國現有的憲政體制內,借殼上市,以修憲之名,行臺獨之實,不僅會讓臺灣重新陷入藍綠惡鬥,還會遭到大陸的強烈反制。

藍綠陣營若能達成:中華民國現有的憲政體制就是臺灣最大的共識,並逐步轉化爲各自的政策。然後可以聯合起來,共同要求大陸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現實。爲了展開兩岸政治對等談判,大陸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現實是必然的,只是時間問題

但要達成紅藍綠都能接受的兩岸新共識,臺灣還必須務實面對大陸的「一國兩制」。大陸的「一國兩制」,雖然有不盡如人意之處,但已經在香港和澳門取到成功實踐,也是對臺的重要政策。任何不能接受「一國兩制」的兩岸新主張都將只是一種主張,而不會被大陸所接受。

在5月7日舉行的習宋會上,親民黨宋楚瑜主席向中共中央習近平總書記當面表示:臺灣意識不同於臺獨意識。我認爲,以「尊重中華民國現有憲法」爲前提的「大一中架構」下的兩國論,也不能等同少數主張「臺灣獨立建國」的臺獨論。 兩國論最早是由蔡英文擔任召集人的「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小組」提出的,當時主政李登輝照單採納,並於1999年7月9日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對外宣示,目的是強化中華民國的主權地位。而捍衛中華民國是兩蔣時代的堅持,也是後來直至現在,臺灣朝野的最大共識。當前,臺灣同胞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並非不認同自己是中華民國國民,而是不認同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 我個人的觀點,以「尊重中華民國現有憲法」爲前提的「大一中架構」下的兩國論不僅不是一個分裂主張,還是兩岸和解過程中的一項非常有價值的創造,最起碼是對當前兩岸「你排斥我,我排斥你」、雙方各說各話的所謂「一箇中國」的大膽超越。臺灣堅持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國家、不肯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央政府,大陸更不願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爲中央政府。在兩岸尋求對等尊嚴商談政治議題的當下,只有兩國論、也就是「大一中架構」下的階段性兩個中國才能爲兩岸關係和平深化提供可能。 事實上,國共兩黨目前堅持的九二共識也是一種兩國論。國民黨堅持的一箇中國是中華民國,共產黨堅持的一箇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的一箇中華民國加上共產黨的一箇中華人民共和國,難道說不是兩個中國?國共兩黨在一箇中國的涵義上沒有共識,又不願對施明德等藍綠和解七賢人提出的「大一中架構」做出積極迴應,卻讓民進黨接受一個明明沒有政治共識的所謂九二共識,這就是當前兩岸政治僵局癥結所在

國共兩黨若不能正視,原本是由國民黨提出的,民進黨現在仍在堅持的兩國論,雙方在一箇中國的涵義上就永遠不可能產生交集。但兩國論會產生一個嚴肅的問題:兩岸完全承認對岸是一個國家,那就成了兩個分裂的中國。爲了不造成兩個分裂的中國,兩岸需要在兩個中國之上搭建一個「大一中架構」,然後把兩岸主權還給兩岸人民。無論你是中華民國人,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只要你承認自己是大一中架構下的中國人,或叫中華人,兩岸就是統一的,這就能夠解決「兩岸同屬一箇中國(華)」的問題。「大一中」未來的前途,要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在民進黨堅持的「兩國論」之上搭建一個「大一中架構」,就是國民黨昇華版的「一中各表」,即一箇中華,兩岸在各自的邦(建)交國中分別用「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表述。這個昇華版的「一中各表」再與共產黨的「一國兩制、和平統一」的一中框架相對接,就包含了國、民、共三黨的兩岸政策,形成三黨共識,這個共識可以叫做「中華共識」。換言之,國民黨的「一中各表」就是沒有兩岸政治共識的「兩國論」,在這個「兩國論」之上搭建一個通往統一的民主的和平框架,這個框架可以叫做「一箇中華(國)框架」,在中華(國)框架下達成國、民、共三黨共識,就是以中華共識凝聚起來的兩岸政治共識。也許有人會問:大陸正視中華民國存在,與臺灣務實面對大陸「一國兩制」,會不會產生矛盾?如果把「一國」簡單理解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把「一國兩制」理解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框架下的「一國兩制」,當然會產生矛盾。可貴的是,臺灣著名學者張亞中提出的「一中三憲」的第三憲隱含的第三國聯合報多次提到的「大屋頂中國」,以及施明德等人提出的「大一中架構」,都爲破解這一矛盾提供了想像空間。這裡的「一國」,大家不要理解爲中華民國,也不要理解爲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應理解爲「能夠實現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等、階段性並存的一個大中國」。如果「一個大中國」容易讓臺灣同胞誤會成一箇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可以暫且用「一個大中華」代替。

當下的兩岸政局,大陸不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現實,臺灣就不會與大陸展開政治談判。臺灣不務實面對大陸的「一國兩制」,兩岸政治談判就不可能達成共識。在一個大中華框架下,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等並存,中華民國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繼續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兩岸治權相互承認,主權相互有限承認,但在國際上不能雙重承認,這樣即能尊重和容納中華民國,又能在臺灣落實「一國兩制」。一得之見,與各位探討。此致敬禮!楊海峰

●作者楊海峰,大陸民間學者。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討論與聲音,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