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合作共贏的開放型亞太經濟
本報評論員慄玉晨
亞太繁榮發展的歷程表明,唯有合作才能發展。只有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堅定不移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尊重經濟規律,發揮各自比較優勢,促進各國經濟聯動融通,加強相關區域經貿協定和發展戰略對接,才能打造合作共贏的開放型亞太經濟。弘揚和而不同、和衷共濟的夥伴精神,不斷將成員多樣性轉化爲合作動力,優勢互補,攜手共進,是亞太合作下一個30年的正確方向。
“亞太合作下一個30年將走向何方,成爲我們面臨的新的時代之問。‘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我們要秉持亞太經合組織初心,牢記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推動亞太合作再出發。”美國當地時間11月16日,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書面演講,全面闡述中國對深化亞太合作、促進地區和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主張,爲全球工商界共享中國高質量發展帶來的巨大機遇描繪藍圖,爲亞太持久繁榮注入強勁動力,爲世界經濟發展指明正確方向。
開放包容是亞太合作的主旋律,共同發展是亞太合作的總目標,求同存異是亞太合作的好做法。今年是亞太經合組織首次領導人會議召開30週年。作爲亞太地區重要的經濟合作平臺,亞太經合組織逐步發展爲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見證了亞太發展的歷史成就。以茂物目標和布特拉加亞願景爲指引,亞太經合組織不斷提升區域經濟一體化水平,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和經濟技術合作雙輪驅動,努力實現優勢互補和均衡發展……亞太經合組織秉持開放的區域主義,堅持多樣性、非歧視原則,構築了包容普惠的地區合作架構,不僅惠及地區,也在引領多邊貿易體制演變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推動亞太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入快車道,助力亞太成爲世界經濟增長中心、全球發展穩定之錨和合作高地。
亞太地區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1/3,經濟在全球佔比逾六成、貿易佔比近半。要素資源豐富、市場規模巨大、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強的亞太地區是世界經濟增長最有勢頭的地區之一。在世界經濟持續放緩,地區衝突不斷升級,能源價格居高不下的一系列挑戰下,去年徘徊在亞太地區上空的經濟逆風開始消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日前發佈的亞太區域經濟展望報告顯示,2023年亞太區域經濟增長4.6%,其中中國經濟增長5%。相比於今年世界經濟增長3%的預期,亞太地區的增長仍舊是充滿活力,有望對世界經濟增長做出約三分之二的貢獻,成爲世界經濟放緩大背景下的持續增長的一大亮點。
亞太繁榮發展的歷程表明,唯有合作才能發展。只有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堅定不移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尊重經濟規律,發揮各自比較優勢,促進各國經濟聯動融通,加強相關區域經貿協定和發展戰略對接,才能打造合作共贏的開放型亞太經濟。亞太因開放而興,因合作而榮。過去30年,亞太地區平均關稅水平從17%下降至5%,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七成,從踐行“互信、包容、合作、共贏的亞太夥伴關係”,到落實“全方位互聯互通藍圖”,亞太合作之路在腳下延伸,推動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一以貫之。如果說發展是解決各種問題的金鑰匙,那麼在“地球村”時代,開放合作正是打造這把金鑰匙的關鍵。弘揚和而不同、和衷共濟的夥伴精神,不斷將成員多樣性轉化爲合作動力,優勢互補,攜手共進,是亞太合作下一個30年的正確方向。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週年。在這個特殊的年份回望中國與亞太、中國與世界的關係,開放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下的砥礪前行、攜手共進,中國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亞太。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中國仍然是全球增長最大引擎,今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到三分之一。從進博會到數博會;從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到主動對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高標準經貿規則;從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到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一個敞開大門搞建設的中國,將以更加廣闊的市場和前所未有的合作機遇,爲亞太經濟合作共贏和世界現代化注入強大動力。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堅持開放導向,拓寬共贏空間,我們一定能夠續寫“亞太奇蹟”,推動世界經濟早日走出陰霾,迎來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