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大爲:骨鬆治療可雙管齊下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戴大爲秘書長提醒,極高骨折風險族羣可優先選擇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以快速增加骨質密度。圖/業者提供

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爲65歲以上銀髮族常見慢性病第4名,且伴隨年紀增加,骨質疏鬆症患者人數也隨之增加。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暨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骨科病房主任戴大爲醫師提醒,雖然骨質疏鬆症普遍認知度高,卻鮮少主動篩檢,更對骨折風險毫無警覺。建議參考2021年臺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進行比對,若有符合其中一項即爲極高骨折風險族羣,建議此類患者可優先選擇接受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以快速增加骨質密度、預防骨折再次發生,患者可主動與主治醫師討論合適的治療療程。

骨鬆藥物大致分爲「減少骨質流失藥物」及「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兩大類,前者藥物爲抑制蝕骨細胞作用,以防止骨質過度流失,臺灣多數骨鬆藥物屬於此類; 戴大爲醫師進一步說明,過去骨鬆治療以減少骨質流失藥物治療爲主,但研究顯示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以快速增加骨密度,後續再使用減少骨質流失藥物以維持骨密度,特別對於極高骨折風險患者,雙管齊下,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戴大爲醫師表示,只要遵循醫囑,骨鬆是可以及早發現治療的。目前健保給付有不同的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可提供患者選擇,若患者無法確定自己的病況是否適用,建議與主治醫師詢問及討論。

完成促進骨質生成藥物療程後,也需與主治醫師一同擬定後續治療方案並遵從醫囑持續治療,纔能有良好治療效果,有效避免骨折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