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頭接地氣 碧桂園高管主動降薪到1萬

房企自救之路里,削減包括編制、薪酬在內的人員開支是常見操作。

但高管主動降薪到1萬月薪的,還未見過。

今天晚間,碧桂園發佈公告:公司執行董事楊惠妍、莫斌、楊子瑩,非執行董事陳翀主動提出降低薪酬請求,並已於2023年11月1日與公司簽訂董事服務補充協議及補充委任函,將作爲董事之最新年度薪酬調整至12萬元,即月薪1萬元。

據媒體統計,2022年87家上市房企CEO、董事長的薪酬,由6.88億減至3.68億元,縮水近一半。

而碧桂園2023年的高管薪酬,已較2021年下降86%,這些高管包括公司總部副總裁、職能中心總經理及以上高管、區域總裁。

“信心比黃金重要”一直是地產人的信條,在當前的情形裡,幾位家族董事、總裁主動降薪,體現了和公司共克時艱的決心,也將有效提振企業士氣。

1、

行政費用大幅降低近60%

楊氏家族支持公司約410億港幣

不止於此,在日常工作中,碧桂園的高管,早已多方帶頭“接地氣”。

今年,碧桂園在全公司範圍內試行厲行節約簡樸,在保證基本運維前提下,盤活辦公場地、宿舍、車輛等資源,以收抵支,降低成本。

例如,根據各單位辦公人數,動態整合辦公區,組織搬遷、整合,縮小辦公面積,避免浪費。滿足內部生產要求前提下,積極推動工廠廠房等對外出租,盤活閒置資源。

目前,碧桂園已取消所有高管配車,包括高管體檢報銷、高管免費食堂等待遇亦均予取消。

全集團的行政費用開銷均按歸零原則,非必要不支出,剛性支出通過整合集約等方式儘量縮減。

多舉措下,碧桂園的2023年的行政費用開銷,比2021年大幅降低近60%。

實控人楊氏家族,更是多番自掏腰包,全力爲碧桂園提供資金支持。

據不完全統計,作爲控股股東,楊惠妍家族上市至今已通過借款、增持股票、購買債券、以股代息等方式,合計支持公司總額約410億港幣,且從未減持股票。

其中,2021年向集團提供15.6億港幣無息無抵押借款,2022年12月籌集50.5億港幣無息無抵押借給集團。

2、

保交付是“重中之重”

保質量是“底線管理”

所有的“節流”,都爲了將現有資金用在更重要的刀刃上。

在12月8日的內部月度管理會議上,楊惠妍表示,未來12個月公司主要有三項工作:保交付、保經營和保信用。

其中,保交付是重中之重。

2022年,碧桂園及其合資企業和聯營公司共交付房屋近70萬套,交付量穩居行業第一。

2023年前11個月,碧桂園已累計交付房屋超50萬套,累計交付面積6043萬平方米。交付量再次穩居行業第一,在行業中遙遙領先。其中,山東、山西、江蘇、安徽、廣西部分項目提前交付,河北、湖北、湖南部分項目全部交付完畢。

楊惠妍透露,未來的12個月,碧桂園的交付挑戰會進入深水區——2024年碧桂園交付量預計超過40萬套,數量仍然龐大。她表示,“保交付是非常艱難、但也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希望公司上下嚴陣以待,高度重視,做好前置規劃”。

此前碧桂園就曾在內幕消息公告中明確表示,將通過資金專款專用、嚴格管理預售監控資金等方式,切實保障項目的正常運轉並完成保交樓任務。

且面對天量的交付任務,楊惠妍強調,“不是交付了就行,要按質按量的把我們的房子交付出去。”

集團總裁莫斌也在會上強調:“保交付和安全質量是公司的底線,一定要做好底線管理,這也是企業生存的底線。”

3、有信心保持正資產

市場面已有好消息

對於未來經營可能面臨的極端情況,碧桂園也做了敏感性模擬分析。

結論顯示,保守計算的情況下,只要碧桂園的存貨資產正常銷售,即使假設碧桂園不買地、稅收沒有減免、不考慮“一體兩翼”的新增貢獻,未來十年碧桂園仍將持續保持正資產。

若加上“兩翼”業務的貢獻,修復路徑將再增助力。

2023年,碧桂園明確“一體兩翼”新戰略。即房地產主營業務爲主體,科技建造、代管代建爲兩翼。

據介紹,今年6月以來,碧桂園旗下博智林機器人已經開始面向市場銷售。而代管代建方面,截至7月底,碧桂園已累計承接代管代建項目176個,累計在管面積1418萬平方米。

近期,爲貫徹執行中央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企的合理融資需求,多家商業銀行已經在陸續召開房企座談會。其中,碧桂園獲邀參加了工商銀行和廣發銀行組織的房企座談會,足見銀行對於碧桂園修復信用、成功上岸持有希望。

誠如楊惠妍所說的:“家族肯定會砸鍋賣鐵支持公司的,公司會努力成爲出險企業儘快恢復的一個樣板。”企業需要這樣的家族支持,而行業也需要這樣的樣本公司,用百折不回的強大韌性,給市場和投資者更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