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蛋旁長小息肉天天磨 醫一照:整個鼠蹊部、骨盆腔都轉移了

若息肉長在下體等易摩擦的地方,建議及早處理掉,以免走路等不必要的刺激,誘發癌病變。(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別輕忽身體上的小瘜肉。一名50多歲男子,在陰囊附近長了顆息肉,一開始不以爲意,直到越變越大,在走路時會摩擦到纔來就醫,這一檢查竟發現是皮膚癌,且癌細胞擴散到整個鼠蹊部、骨盆腔與淋巴。醫師提醒,長在容易磨擦到處的息肉,最好「早一點處理掉」,以免日積月累不必要的刺激誘發癌病變。

外科醫師陳榮堅在臉書粉專上分享兩例陰囊旁找長息肉,後來均證實是皮膚癌的病例。他指,所謂癌細胞是自己的細胞演變而來,若一直過度給它不必要的刺激,包括物理或化學刺激,就容易出問題。

陳榮堅指出,有一位 60 歲的男性,陰囊附近長了一顆近5公分的息肉來看診,他問這樣都沒有造成生活上的不便?男子回很年輕的時候就長了,當時比較小,沒影響到生活,就沒有處理,但現它越變越大,走路時會摩擦到,才決定來開掉。

陳榮堅指,息肉化驗後,發現裡面有皮膚癌的成分。這個息肉本來很小,在發現它逐漸變大時,就應該要及早處理,這位病人很幸運,因手術邊緣處理的很乾淨,不需進行後續的電療或化療。

陳榮堅指,另一個案例,是一位 50 多歲男子,跟上前一個病例相似。也是陰囊旁有長息肉,開完刀後,我們比較警覺,幫男子做電腦斷層,發現癌細胞已轉移到整個鼠蹊部、骨盆腔、淋巴,接着需要進行淋巴廓清手術以及後續的電療、化療。

陳榮堅指,如果有現息肉慢慢變大,尤其是長在容易摩擦到的地方,建議及早就醫處理掉,以免原本小問題演變成複雜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