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驥/臺灣三倍券與日本購物券之異同

▲三倍券無法找零,也不能用於儲值,支付使用時有限制性。(圖/記者黃士原攝)

單驥/國立中央大學終身榮譽教授、APIAA院士

根據2020年5月9日《信傳媒》引述BBC的報導,此次新冠疫情十分嚴重,故各國都祭出許多紓困方案,各方案中,最亮眼政策就是發現金

依該報導中BBC所整理的資料顯示,若以「新臺幣」計算的直接現金給付政策來作比較,則以香港每人3.8萬元最高,其次分別爲澳門3.7萬元、美國3.5萬元、日本2.7萬元、新加坡1.2萬元、南韓1萬元。而就臺灣來說,在扣去民衆支付的新臺幣1千元后,實際且有一些限制用途的「次現金」給付(抱歉,不能稱之爲新臺幣)爲2千元。

許多民衆與媒體反映,這樣的給付,不論是給付水準、勞民擾民的給付方式、支付使用時的限制性(故只能稱之爲「次現金」)等,都很難讓人滿意,爲此,其後續效果如何,仍有待客觀評估

從許多相關的資料顯示,臺灣的振興券與日本地方政府發行的購物券有相當的相似性

以2008年的金融海嘯爲例,在當時,各國政府都致力於振興經濟,同時也要刺激消費。在各國諸多的刺激消費政策中,日本政府在當時所提出的購物券(等同臺灣過去俗稱的「消費券」)是當時令人矚目的重要政策。

當時的政策是,由日本中央政府於2009年3月4日通過「特別定額給付金」的給付,在此一補付辦法規定下,日本每位國民可領取1萬2千日元的「補助」,此外,日本65歲以上,或18歲以下的國民,另可加發8千日元的定額給付金,上述金額,原則上,先由各地方公所函送申請表格至各住戶,由住戶填具個人基本資料、申領意願(可以選擇不領)、銀行或郵儲帳戶後,回送地方公所,約2~4周後,即可由日本政府將上述補助金匯進申請人帳戶內。

由於日本國內國民的儲蓄率很高,日本政府擔心上述金額雖爲數不大,但仍可能被存在銀行中不去消費,而喪失其鼓勵消費的美意,此時,日本的各個地方政府就另外出手,發行購物券,以刺激消費。

在當時,以日本首善之區東京都爲例,由東京都中央區公所發行消費券,辦法是,民衆可以1萬日元現金換領1萬1千日元購物券,最高一人可購買5冊(每冊有1萬1千日元購物券,券面每張500日元)。此外,也附上一冊參加購物券活動之各種商店、百貨公司、餐廳、醫院、服務業(交通事業除外)。當然,上述消費券的發放,是由各地方政府主導,其中,又以東京都最具指標意義。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地方政府消費券的發放,因其替代性的消費及儲蓄傾向過高的結果,並沒有能達成很大提振日本經濟的效果。

爾今,日本政府因新冠肺炎的關係,決定再次發放「特別定額給付金」,而此次發放的金額是每位國民十萬日元(約2.7萬新臺幣)。而此筆金額也是由上述2009年的方式,發放至每位國民的帳戶內。當然,各地方政府,也再次積極地發行購物券,以東京都爲例,其發放辦法是:東京市民可以1萬日元現金換取1萬2千日元購物券,這是東京都中央區公所獨自決定實施的變相補助辦法,對象僅限本區區民。

▲日本政府發放每位國民十萬日元的「特別定額給付金」。(圖/資料照)

由上述說明可知,此次臺灣三倍券的發放,與日本在2009年及2020年兩次由地方政府主導的「消費性購物券」有以下相似或不同之處:

其一,都是民衆花錢購買消費購物券,但此次2020年時,日本民衆約只花十分之一政府發的錢來購買購物券。而臺灣是民衆花一半的錢來買,購買力會受許多限制的「購物券」,故未來研究機構在做客觀效果評估時,應將此一限制條件納入評估。

其二,臺日兩種購物券都不是真正的貨幣,它的性質與百貨公司跨公司行號禮券很相似,因此,是政府強迫人民以自己手上的現金來購買政府發行跨業且有限制用途(如不能用於交通上)的禮券。另因其本質是「禮券」,故不但不能找零,且如放煙火般,只能作一次性的使用,故其「乘數效果」必將十分有限。

▲三倍券開始發放,大批民衆在郵局排隊領取及購買。(圖/記者李宜秦攝)

具體而言,此次消費性支出的先決條件是臺灣民衆先付新臺幣1千元,而此當然會有收縮的效果,而此收縮的效果,與二千元振興券中的一千元彼此相抵後,真正有可能會有擴張效果的,就只有振興券中僅剩下來的那一千元,因此若這一千元的振興券,加以它有許多用途上的限制,其能夠真正產生的乘數效果必將十分有限。當然,若與馬政府時,民衆無須先付一千元時的情境相較,其在總體經濟上的乘數效果,一定是馬政府時的消費券比較大。

振興券的發放當然都是民脂民膏,在現今政府財政不易的情況下,自當以其原始發放的目的:振興、刺激消費爲主。從普羅百姓的角度來看,若是這少了一千元的現金是從原來家用買菜錢中不得不硬擠了出來時,現在當然又會拿回買菜去,或許,頂多就再多買一次菜吧;無論如何,這只是個替代性消費,而其對原來國民消費的習慣與偏好,若未能有任何新的刺激與轉變時,那麼,這麼大的一次社會折騰的結果,很可能,都只會化成無用的「功」,以經濟的術語來說,就只會化成社會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

如何以口語化的方式來解釋什麼是「社會無謂損失」呢?那就是,大家就是忙:忙着排隊、忙着提領、忙着花時間應付領錢繁瑣的手續、忙着喊破喉嚨拉生意,電視臺忙着日夜報導,疲勞轟炸,大夥們就是忙呀!其結果是:消費者沒有比較更滿意、商家沒有比較賺更多、就業效果也沒有更明顯,實在也沒忙出個什麼道理來。

熱門推薦》

林建甫/新常態晉身新世界 很多「回不去了」

李沃牆/大陸立訊蠶食臺廠 蘋果代工王國敲警鐘

►單驥/當新臺幣成爲亞洲最強勢貨幣時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防疫新生活!國內旅遊票券特價開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