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霽翔:文化遺產不能“束之高閣” 要走進民衆生活

歷史性城市要保護老城建設新城兩者才能相映生輝。”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表示,文化遺產不能“束之高閣”,要走進社會,與民衆生活聯繫在一起。

論說西湖――2020西湖學研討會”9日在浙江杭州舉行。來自中國的文旅專家爲“西湖的可持續發展”出謀劃策。單霽翔進行了題爲“從‘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杭州貢獻世界經驗”的主題演講。

杭州目前擁有西湖、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三大世界文化遺產。在單霽翔看來,在文化遺產資源活化與保護上,杭州提供了經驗借鑑。

杭州西湖位於杭州市中心,有着“三面雲山一面城”的自然景觀。21世紀初西湖啓動申遺,意味着“三面雲山”不能出現任何一棟損害景觀的新建築。按杭州的房價,會有很直接的經濟損失,但杭州守住了這個原則

8日下午,單霽翔在西湖邊散步遠處靜謐雲山一覽無餘。近處,是成蔭參天大樹。他頗爲感動。“原生態環境在城市中心還能得到這樣的保護,這是個奇蹟。”

單霽翔說,文化遺產保護要令其“有尊嚴”。這意味着,那些珍貴的遺蹟絕非是“束之高閣”的珍寶,不是被觀賞的對象,而是民衆生活的參與者

“今天文化遺產保護不再是政府的專利,而是億萬民衆都參與的事業。”單霽翔說,這是從大運河申遺中取得的體會。演講中,他分享了良渚古城遺址案例

過去考古遺址保護,出土的文物都被小心翼翼地撣掉灰塵,然後拍照、封存。單霽翔說,這樣一來,那些燦爛的文明不會和周邊村民產生聯繫。可在良渚,遺址地儼然成爲熱門“打卡點”。

但當時,良渚建考古遺址公園,曾引起很大爭議。一些專家認爲考古和公園兩個字不能在一個名詞裡出現。

單霽翔始終保持一個觀點人們走進遺址地,只有感動於考古學家的貢獻、感動於5000年文明,遺址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護。

如今,良渚不僅有遺址公園,還有博物館。無論是稻田景觀還是水城門奇特文化景觀都得到了展現。通過5G技術,遊客能在這裡體驗良渚文化。高校也把考古、歷史課堂搬到了現場,以家庭單位製作體驗也在遺址地開展。

“考古遺址不能遠離今天的社會,它應該是人們能共享的生活空間。”單霽翔說,對於文化遺存,每一代人都有保護的責任,要提高公衆參與性。“文化遺產資源,從來都不是哪個國家或城市所獨有的,而是人類共同的遺產。”(童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