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搞鬼 當藝術遇上靈媒 跨界合作可跨越陰陽?

蔡咅璟作品「不在研究室的標本」,以詩意、具藝術性的方式呈現他透過靈媒與人骨標本溝通的過程。圖/蔡咅璟提供

靈媒是當代藝術的創作元素,而藝術的「跨界」合作可以跨越陰陽兩界?兩位藝術家彭弘智、蔡咅璟近來不約而同以靈媒、動物溝通師爲創作工具,創作「帝國的標本」、「未完成之作」兩件跨越陰陽的錄像作品,並得到國藝會和北美館的支持與補助。兩位藝術家皆表示,與靈媒合作無關迷信,而是將神秘學與「未知的可能性」融入創作、拓寬藝術的邊界。

蔡咅璟「帝國的標本」探究臺灣日據時期所遺留的物種標本,他將透過動物溝通師、靈媒等協助,與人骨和鳥類標本溝通,提供另一種觀看標本和過往事件的可能,預計明年在北美館展出。彭弘智的「未完成之作—當靈媒作爲編劇」則計劃透過靈媒「訪問」劇場界早逝天才田啓元、陳明才及周逸昌,加上爬梳文獻,「陰陽合作」重現這三位劇作家未完成的遺作。此一大膽的「陰陽跨界」藝術計劃獲得國藝會「藝術未來行動專案」三百萬補助,預計明年完成。

兩位藝術家其實都是「麻瓜」體質,因緣巧合下開啓以神秘經驗創作的機緣。蔡咅璟創作錄像作品「在海拔兩千公尺震動」時,以一批塵封在南部大學研究室的鳥類標本爲主題,萌生想跟已被製成標本的鳥類「溝通」的想法,找來動物溝通師合作。過程中發現此一研究室的還有一批人骨標本,並曾找來靈媒通靈詢問,靈媒告知是日據時代噍吧哖事件中的平埔族遺骨。他以此爲題創作另一件作品「不在研究室的標本」。

「科學與神秘學之間的交會讓我着迷。」蔡咅璟認爲,鳥類、人骨標本被視爲「科學研究」,而透過神秘學去重新理解它們,讓藝術創作成爲「介於兩者之間曖昧模糊的狀態」。在新作「帝國的標本」之中,他將再度與動物溝通師、靈媒合作,以神秘經驗搭起和已逝事物的連結,也希望讓觀衆關照「在大系統、大歷史中被忽略的微小個體」。

彭弘智則是在創作「正義路安魂曲」時,萌生「用藝術的力量送走靈魂」的念頭,找來靈媒扶乩詢問,從此對跟靈媒的「跨界」合作產生濃厚興趣。他表示,田啓元、陳明才及周逸昌是在成長年代深深影響他的藝術家,而他對於「當靈媒成爲編劇,會編出甚麼樣的作品」深感興趣,因此有了「未完成之作」這樣跨越陰陽的大膽構想。他打算找不同民族的靈媒進行溝通,如周逸昌於印尼辭世,他便會找印尼的靈媒合作。

談到是否相信靈魂?蔡咅璟認爲,對未知世界的相信是用「程度」來估算,比方他原本只有「一成」相信,如今提升到了八、九成。彭弘智則表示,他創作的目的不在追尋真實,而是探索「超越知識論」的可能性,把「另一個次元的狀態和描述」運用在藝術作品之中。

不過,兩人在創作的過程中,的確感到「神秘的力量」。蔡咅璟說,創作時去廟裡擲筊,每次都是聖筊。彭弘智則說明顯感到「神秘力量離我比較近」、變得很敏感,也有朋友會擔心他「觸發另一個世界」。

不只現代藝術融入神秘經驗,民俗祭儀也嘗試融入現代藝術,讓傳統可以更貼近新世代。嘉義城隍中元祭今年將與阮劇團展開合作,以現代戲劇呈現中元祭的四個主軸:「城隍開普」、「超渡拔薦」、「城隍夜巡」和「城隍聖誕」,更趕在鬼門關開前舉辦不插電音樂會。嘉義城隍廟總幹事葛永樂表示,如今會進廟宇的都是中老年人,希望透過現代戲劇和音樂會的舉辦,吸引更多年輕人走入宮廟、延續傳統。

嘉義城隍廟是國定古蹟,農曆7月舉辦的中元祭典科儀,是臺灣深具代表性的宗教觀光活動。今年找來嘉義在地樂團「裝咖人」,8月5日晚上七時於城隍廟埕舉辦「不插電音樂會」。「裝咖人」創作取材於臺灣鄉野傳說與歷史故使、曲風融合北管樂與搖滾樂,首張專輯「夜官巡場」融合地方信仰與神明祭祀,入圍去年金曲獎年度新人獎。

除了舉辦音樂會,嘉義城隍廟還以中元祭的普渡、夜巡爲背景,找來阮劇團演員拍攝微電影「伊的願望」。藉由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讓觀衆瞭解對亡者的思念與中元祭的真諦。

葛永樂說,傳統觀念認爲農曆七月不宜到廟宇拜拜,嘉義城隍廟此次特別與現代劇團、樂團合作,希望藉由音樂、戲劇、電影等不同的方式,引導新世代放下對傳統科儀的忌諱與不理解、願意親近廟宇;也讓歷史悠久的城隍中元祭能夠吸引更廣泛的年齡層參與。他表示,城隍廟的董監事也都支持這些多元活動,希望能吸引年輕族羣走進廟裡;而每場活動舉辦與否,也會透過擲筊向神明請示。

嘉義城隍中元祭今年將與阮劇團合作,以現代戲劇呈現中元祭的四個主軸,希望讓年輕世代理解並親近傳統科儀。圖/阮劇團提供

蔡咅璟作品「不在研究室的標本」,以詩意、具藝術性的方式呈現他透過靈媒與人骨標本溝通的過程。圖/蔡咅璟提供

蔡咅璟作品「不在研究室的標本」,以詩意、具藝術性的方式呈現他透過靈媒與人骨標本溝通的過程。圖/蔡咅璟提供

蔡咅璟作品「在海拔兩千公尺震動」時,以一批塵封在南部大學研究室的鳥類標本爲主題,透過動物溝通師跟鳥的靈魂溝通。圖/蔡咅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