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紀錄片住進圖書館

紀錄片住進圖書館,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在國外,圖書館收藏紀錄片已不是新鮮事。在國內,圖書館正在探索對影像資料的收藏。12月16日,在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國家圖書館、廣州圖書館、首都紀錄片發展協會聯合主辦了“‘予紀錄片以殿堂’――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研討會”,這是國內圖書館行業首次深入探討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這一議題,以幫助公共圖書館爲讀者提供更優質的紀錄片公共文化服務

在研討會的致辭中,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司長馬黎表示:“未來,總局宣傳司將大力支持優秀紀錄片在圖書館等更廣泛的公衆文化服務平臺上推廣和傳播,大力支持更多機構、更多平臺、更多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到紀錄片的創作、收藏、傳播和推廣工作中來。”

紀錄片典藏需要一個綜合評價體系

去年12月,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國家圖書館等舉辦的“新中國70年紀錄片百部推薦典藏作品”活動在西安舉行。在活動致辭中,國家圖書館館長饒權表示:“希望百部紀錄片的版權方和創作者共同參與到紀錄片典藏計劃中來,讓這些珍貴資源得到永久保存,讓我們後世永遠銘記,永續流傳。”

人類保存記憶是圖書館的使命和職責所在。曾經,圖書館只爲人們保留能夠續存記憶的文字資料,而如今,隨着媒介環境和記錄方式的轉變,圖書館收藏紀錄片爲人類保存記憶顯得尤爲重要。紀錄片承載的是人文情懷家國記憶,是凝聚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文化載體。在國家圖書館副館長汪東波看來,“紀錄片與圖書館有着不解之緣,紀錄片具有文獻屬性,紀錄片作爲現代影音文獻的代表,記錄和保存了國家和民族歷史記憶,也將是後人瞭解我們這個時代的重要文獻來源。因此紀錄片收藏在國家文獻資源體系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然而,圖書館典藏紀錄片怎麼藏?哪些紀錄片才能舒適地躺在圖書館的倉庫裡被完好保存着?雖然,國內公共圖書館在提供紀錄片文化服務方面已進行了有效的探索,但在紀錄片收藏體系的建設上仍存在一系列待探究的問題。首都紀錄片發展協會會長陳大立表示:“我們亟須建一個行業標準、遴選標準。我們要靠紀錄片界、圖書館界的專家學者共同打造一個圖書館典藏紀錄片的綜合評價體系。”同樣,在中廣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會長、中央新影集團副總裁趙捷看來,“我們收藏的標準可以有很多,但是唯不能變的是‘真實的記錄、真實的紀實’,因爲紀錄片最終最核心的屬性就是真實”。

其實,圖書館系統的專家學者、工作人員一直在思考圖書館典藏紀錄片的評價體系和標準。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中心副主任田苗介紹:“存在圖書館裡面的書,要有圖書館的典藏的標準。紀錄片也不例外,一定要有一個能夠觀照歷史,矚望未來的標準。”

讓去圖書館觀看一場紀錄片成爲常態

公共圖書館承擔着傳播優秀文化,開展公民教育的職責。在新的信息環境下,圖書館也在逐步轉型,嘗試由傳統借閱功能向公衆終身學習中心的功能轉變。紀錄片的知識性和藝術性使其與圖書館傳播優秀文化、開展公民教育的職責相契合。

廣州圖書館在全國公共圖書館中率先成立紀錄片中心,在紀錄片收藏、傳播領域做了大量探索性示範性工作。2018年12月,廣州紀錄片研究展示中心在廣州圖書館正式開放,這是國內首家致力於紀錄片收藏、整理、研究、展示和服務的公共文化平臺,開創了在國內公共圖書館開展紀錄片公共文化服務的先河,開拓了基於紀錄片的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兩年時間裡,該中心共收藏各類紀錄片3000餘部,開展主題放映活動440餘場。這些實踐爲推動紀錄片與圖書館合作模式不斷豐富,融合交流不斷深入作出了積極貢獻,爲實現紀錄片與圖書館領域的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積累了寶貴經驗。

廣州圖書館廣州紀錄片研究展示中心特聘專家賈怡介紹:“我們用主題策劃的形式將許多精品紀錄片在這個中心進行放映,每一場放映活動觀衆的反應都非常熱烈。截至目前,有7萬人在這裡觀看過紀錄片。我們只要在官方平臺上放出活動預約信息,就會馬上約滿。”從賈怡的介紹中不難看出,人們對圖書館進行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很高,對圖書館常態化放映紀錄片更是充滿了期待。

廣州圖書館館長方家忠說:“全國有3176個大型的圖書館,到2019年年底,我們有25000多個小型的圖書館。紀錄片界跟圖書館界的合作交流實際上是一種必然。圖書館要收藏紀錄片這種充滿生命力的內容,紀錄片也應該利用圖書館的渠道實現情懷的表達與更高層次的內容輸出。”

儘管“圖書館 紀錄片院線”的公共文化服務形式目前還停留在想象階段,但如今去圖書館觀看一場紀錄片,在國內的一些圖書館已經成爲現實,這也爲未來去圖書館看紀錄片的常態化提供了可實現的路徑。

盤活沉睡的影像文獻,讓經典永流傳

紀錄片是以真實的生活爲基本創作內容與核心的一種特殊藝術表現方式。紀錄片作爲一種具有廣泛傳播效應的大衆媒體,對跨文化傳播也具有深遠的影響和意義。陳大立認爲:“紀錄片具有與生俱來的雙重功能,一重是傳播,一重是典藏。紀錄片作爲真實的時代影像載體,爲國家、爲未來留檔存志,是稟賦使然,天命使然。隨着我們對紀錄片本體認識的不斷完善,在關注它傳播價值的同時,會愈發重視它的典藏價值。”

記錄時代,反映人民生活變遷,用鏡頭呈現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紀錄片是我們珍貴且不可多得的影像資料。同時,紀錄片因其真實記錄的特性,對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中國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程煥文認爲,圖書館收藏紀錄片是一個里程碑。

紀錄片導演、湖北省廣播電視臺高級記者張以慶說:“紀錄片相當於一個國家的相冊,但相冊不能隨便亂扔,我們要找個地方收藏起來,這個地方就是圖書館。”其實在國外,圖書館收藏紀錄片這件事情已不再新鮮;在國內,圖書館系統一直在探索如何跟紀錄片進行跨界融合。張以慶表示:“今後我們跟下一代去講述自己歷史時,可以自豪地說,你們可以去圖書館找來影像資料看一看,會更真切。”

2012年,國家圖書館啓動了“中國記憶”項目,基於圖書館平臺拍攝製作傳統文化遺產、現當代重大事件、各領域重要人物等主題的口述史料和影音資料。2019年,在國家圖書館建館110週年之際,國圖製作出品了口述史紀錄片《口述國圖》,這是第一部以親歷人視角展現國圖發展歷史的紀錄片,也是中國首部記錄和展現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口述史紀錄片。對於圖書館和紀錄片的融合,田苗作爲圖書館人,肩負着的壓力和責任從未鬆懈過,“我們的職責就是爲人類保存記憶、保存文獻。紀錄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完整的文獻載體,保存着大量的人類的記憶,我們不能捨棄,這是我們的責任”。

雖然國內公共圖書館在提供紀錄片文化服務方面已進行了有效的探索,但在紀錄片收藏體系的建設上仍存在一系列待探究的問題。被視爲“國家相冊”的紀錄片,是新時代保存國家歷史和民族記憶的重要載體。未來,紀錄片界和圖書館界將攜手探索建立一個覆蓋我國公共圖書館體系的紀錄片收藏與服務體系,留存下一幀幀寶貴的影像畫面,讓中國精神生生不息,讓家國記憶代代相傳。(牛夢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