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評:幹部要把“幹”字放在首位
幹部幹部,“幹”字是排第一位的。倘若動不動撂挑子、混日子,那麼這樣的幹部就是不稱職的幹部。近日,有不少地方經過羣衆推選、單位評議、組織評定,一批“躺平型”幹部成爲當地的負面典型,給人以不小觸動。
何謂“躺平型”幹部?雖然標準不一,但觀感屬實欠佳。有人慵懶散漫,兩眼一抹黑、一問三不知;有人偷奸耍滑,在崗不在位、出工不出力;有人消極懈怠,顧慮“洗碗越多,摔碗越多”,信奉“多栽花少種刺,遇到困難不伸手”……要麼是不推就不動、不喊就不幹的“陀螺”,要麼是能拖就拖、能賴就賴的“鴕鳥”,總之就是“不會幹、不願幹、不敢幹”。
縱觀一些幹部“躺平”的實質,還是慢作爲、懶作爲、不作爲的老毛病,還是隻想攬權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的壞習慣。對上不想負責、對下不想攬事,只想做“老好人”“太平官”“牆頭草”,這樣的結果必然是工作執行不下去、政策落實不下去,事業無法前進,問題不能解決,受損的是黨的形象,遭殃的是百姓的福祉。
有“不幹”的幹部,也有“蠻幹”“亂幹”“瞎幹”的幹部。爲了鼓勵先進、鞭策後進,一些地方除了認定“躺平型”幹部之外,還測評出“不講政治、不該說的亂說,推諉扯皮、陽奉陰違”的“搗蛋型”幹部、“辦事拖沓、敷衍塞責、漠視羣衆利益、問題整改不力”的“蝸牛型”幹部。這些工作中的不良傾向、不正作風,都與擔當作爲的責任相距甚遠,和守土盡責的要求南轅北轍。
作風好不好,不是看話說得“漂不漂亮”,關鍵在於事辦得行不行。爲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手握公權必須爲民辦事,這是再淺顯不過的道理,更是從政最起碼的本分。從探索測評通報,到完善評價考覈,事實證明,誰在敷衍應付,組織上會下大氣力整治,老百姓更是瞧得分明,藏都藏不住。相比碌碌無爲、不思進取,表面上辦、做給你看,不妨大膽地幹、堅決地幹,不讓自己蒙羞,不給事業添亂。
還要看到,各地出招治理不擔當、不作爲的幹部,初衷是好的,方向是對的,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一刀切”“扣帽子”。給不幹事的幹部畫像除草很有必要,給幹事的幹部撐腰激勵更爲重要。營造“躺平可恥、奮進可貴”的正面導向,就要把敢不敢扛事、願不願做事、能不能幹事作爲識別幹部、評判優劣、獎懲升降的重要標準,把幹部幹了什麼事、幹了多少事、乾的事組織和羣衆認不認可作爲選拔幹部的根本依據,讓真幹、實幹、苦幹的幹部涌現出來,讓想爲、敢爲、善爲的幹部成長起來,這纔是治本之策。
“爲官避事平生恥。”往大了說,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往小了說,一個個工作任務是幹出來的,一件件好事實事也是幹出來的。要有會幹的能力,更要有想幹的覺悟,這是對幹部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