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接班人不輕鬆!光隆董事長自掏腰包增持股 想盡辦法「不花錢就賺錢」

▲ (左起)光隆集團董事長詹賀博玉山財富管理事業資深副總張綸宇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範博宏、遠見雜誌編輯李建興。(圖/遠見雜誌提供,下同)

記者李瑞瑾臺北報導

許多人可能會認爲家族企業後代,是含着金湯匙出生的小孩,但實際卻是不然,在面臨科技化、全球化等挑戰時,企業接班人面臨讓公司轉型難題,身上揹負的壓力更大,對接班人來說,或許比上一代更難經營公司。

《遠見雜誌》針對全球家族企業接班傳承進行了大調查,發現臺灣家族企業對傳承的急迫性高於全球平均,但家族成員對於股權及傳承規劃的方向,則略有不足。

遠見雜誌總編輯楊瑪利指出,從創業潮到現在,已經差不多到了尋找接班人的時候,但臺灣平均接班時間卻比預期晚了五年。根據調查統計顯示,臺灣企業對「傳承接班進度」最有急迫感,但家族成員對公司未來股權結構分配以及對未來的傳承規劃等,共識度都偏低,遠見指出,或許臺灣家族成員共識不夠,才導致接班進度危機意識最高,認爲傳承迫在眉睫。此外,更認爲傳承的內容中,無形資產也非常重要。

成立將近60年的光隆集團如今已至第三代,現任董事長詹賀博表示,從父親手中接下光隆時,公司狀況並不是很好,加上自己沒有在家中公司工作經驗、父親病重等情況,讓他感受到迷茫與時間緊迫的壓力。

詹賀博分享,他認爲家族傳承的最需要注意的有三個關鍵,第一,股權的分量。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持股雖不用達到一半,但是必須有一定的份量讓自己有話語權,因此,他自掏腰包慢慢買進光隆公司股票,進入公司一年,將手中持股增至1成。

第二,是家族的價值觀。他認爲,有形的股權會越分越少,但無形資產可以越累積越多,若家族團結、擁有共識,再加上與員工關係良好、員工願意支持等,對家族傳承是很大幫助。

第三,是接班人加入的時間與成績。詹賀博說自己是在2007年、29歲的時候加入光隆,透過先前在科技業的大規模製造工作經驗,在加入集團之後,順利地將先前的經驗運用在光隆集團,他在2010年時就爭取到羽絨原料事業部負責人,當年該部門營業利益是1億6500萬,佔全公司營業利益7成,2011年時則是1億9600萬,但全公司營業利益則是1億9100萬,因爲全公司四個部門中有兩部門在虧損,他也因亮眼的業績表現,順利地當上了執行長

在投入光隆集團之後,詹賀博也走出了自己的路,爲了實現父親「不要花錢只要賺錢」的目標,他透過與前代老員工合作、再加上三位從科技業找來幫忙的人手以及申請到的國防役創新人才,找出了羽絨原料特殊加工技術,做出防潑水、防火的衣料;此外,引入科技產業的製造管理水準,透過朋友的幫忙,讓他不用花到什麼錢,就順利引入更有效率地製造生產模式,併成功運用在越南廠區,讓越南廠區規模擴大,至今已有10個成衣廠、獲利超過7成。

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系會計學院雙聘教授範博宏認爲,接班人才必須從20年前就開始培養,且老一輩的人在挑選人才的過程中,也必須注重溝通整合能力,尤其是「科學溝通」、用數字說服對方,對員工也是一樣,更要傳承父輩的無形資產,像是員工或是上下游廠商信任價值觀念等。他說,詹董事長就確實符合了這些要點,也提醒這些都是在傳承時必須要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