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在意他人的眼光大於自己的想法時...我們可能都患上了「布偶症」

近十年來,網路飛快地影響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也帶來了自卑、嫉妒和憤怒,於是我們成了受傷時不會流血的布偶,任人支配,就算破洞了也不自覺,任漫天棉絮飛舞、散落在大街小巷和每一個人的屋子裡

「布偶症」是作家張西新書《二常公園》中創造出的虛擬病症,「當一個人開始在意他人的眼光大於自己的想法,就是布偶症最初的症狀。」通常人在十幾歲的時候就會患得,從初期的自我懷疑、矛盾等症狀開始向內蔓延,直到器官慢慢變成棉絮,逐漸喪失感官能力頭頂那朵屬於自己的花也會跟着消失

於是,我們便很難再看見自己最初的模樣,最後等到整個心臟也變成棉絮的時候,完全地依賴着別人的眼光而活。

▲當太過在乎外界觀感時,我們就會成爲任人支配的布偶。

《二常公園》的故事主角是三位住在二常公寓裡的大學生,有的人早已變成布偶,有的人正走在「棉絮化」的路上張西曾分享這本書是希望寫給那個自卑、總是認爲自己不夠好甚至產生自我厭惡心思的自己,透過如同平行時空劇情推演,她將和大家一起思索關於「正常」與「不正常」這二常之間的人生

很多人說要愛自己,但那往往也變成一種莫名的捆綁

社羣媒體成爲一種塑造價值觀信仰媒介,它會告訴你好多事,初期你不在意,但當這些內容再三地出現在眼前時,我們會開始動搖,接着試着相信,比如愛自己這件事。

很多人都說要愛自己,雖說這似乎是一件值得被推廣的事,但在衆多的「真諦」中,往往也變成了一種捆綁。你知道嗎?書中的幸子在迷茫中,從小古醫生眼神裡閃爍出這個答案:「你可以決定要不要愛自己,一如你可以決定要怎麼看待自己,那都是你的決定。」

在乎別人的眼光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過於絕對地認爲這樣是不好的

▲在乎別人的眼光沒有對或錯,重要的是你怎麼評斷自己。

在做每一個決定的時候,儘管我們的心中都會有一把尺,卻仍然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他人的意見左右。別人會不會覺得我這樣不好?胖的人是不是就不能穿無袖洋裝或是短褲?當走在街上,我們變得畏縮,害怕世人指指點點目光,因爲人是羣體社會性動物

沒有人能真的舍下所有人的期待,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真正可怕的是過於絕對地認爲這樣是不好的、不對的。

人不應該只用美醜來劃分,我們也不應該單就以美醜來評價自己

在《二常公園》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是「光譜」,很多事情並不是只能用二分法來看,一如人不應該只用美與醜來劃分,在兩個二元的極端對立裡,存在有無數個刻度和可能,像是「溫暖」、「熱心」、「有想像力」。編輯很喜歡書裡的一段話:「每個人都有漂亮的地方,有時候很明顯,而有時候需要時間去發現。」

自卑會傷人,尤其會傷害到自己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當別人都沒有看不起你的時候,你的自卑反而銳利得傷人。

自卑是來自於不自信。不論是自卑還是自信,這裡的「自」指的都是自己,所有的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對於自己的評價。

藉由故事,張西想向大家傳達的是:「在乎別人的眼光是正常的,脆弱是正常的,自卑也是正常的」,但是不要因爲自己的自卑,讓你錯過想要的生活和善待你的人,那樣的自卑像膨脹帶刺的河豚一樣,出於防衛但卻易傷人傷己。當然世事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只要我們望向鏡子時,有那麼一瞬是喜歡自己的,就足夠撐起我們千瘡百孔的人生!

最後,編輯想以書中小古醫生的一段話作結:「沒有人是足夠的……。事實是,擁有煩惱、擁有不完美的生活、不完美的身體,這是很平常的事。」

在二常路的二常公園裡,除了正常與不正常之外,其實還有一種叫做平常。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壞的,就是我們漫漫的人生日常。

本文部分摘自《二常公園》>>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9413

圖片來源:故事貿易公司/張西 IG

延伸閱讀:

女子旅行】不爲語言障礙感到自卑,是你的權利

Я тебя люблю:你也是《慢冷》的人嗎?沉默不只會失去一個愛人,而是會失去一顆愛人的心

※本文由女子學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https://share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