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尾款人”變身“收貨人”,拼的是速度和服務!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  題:當“尾款人”變身“收貨人”,拼的是速度服務

新華社記者趙文君樊曦

“太快了,今天早上打電話我以爲詐騙!!!”

“我懷疑是鄰居給我發的貨。”

“半夜12點,快遞小哥發短信說快遞放在門口了。”

“凌晨下單,早上收貨”對於“尾款人”來說已經不是新鮮事。然而,當數億“尾款人”買單離場變身“收貨人”後,對快遞人的考驗才真正開始。

“平均每天有4.9億件包裹在路上。”這是國家郵政局對今年“雙11”的預測,這個龐大的數字是往年的兩倍。11日當天,全國處理6.75億件快件,同比增長26.16%。

今年“雙11”的持續時間、成交量都將超過往年——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快遞派送都面臨着一場全新難度的壓力測試。

早上6點,在申通河北保定公司,30餘名員工早已開啓一天的工作,揀貨、打包、掃描,有序而忙碌。

“申通快遞的一站式託管服務,解決了發貨的大麻煩,降低了運營成本。”一家從事紙巾品類銷售的電商企業負責人女士說。這家企業主營竹纖維紙巾製品,曾創下1個小時賣掉20萬份抽紙的業績。

今年“雙11”期間,申通快遞在河北保定產業帶打造了產地倉服務,將幫助20多家託管商家發貨超過百萬單快件。除保定倉外,申通快遞在金華義烏等多個城市都開啓了產地直髮模式。

1小時能分揀出7萬個快遞包裹,日吞吐量可承載500萬單以上峰值。在中通快遞京南轉運中心,引進了亞洲單線體最大的智能化自動分揀設備。這種設備每條線體配置約1400個“小車”,每個“小車”會運載一件快遞在導軌上以每秒2米的速度穩定行駛,通過五面掃描的相機識別系統信息後,在對應目的地隔口處將快件分揀入袋,減輕末端網點操作壓力和運營成本。

菜鳥網絡南京無人倉,20多臺機器人從一個高密度存儲倉庫中,將整箱商品運出,直接送到發貨出口。這種倉庫一天發貨量可達8000立方米,相當於140萬箱牛奶

“打通商品從存儲到直接發貨的全流程。”菜鳥網絡國內供應鏈總經理黃巍說,商家供應鏈、快遞物流公司的數字化協同程度明顯提高了。

“高大上”的復興號動車,也投入了“雙11”大戰。11月1日早上5時2分,一整列滿載包裹的高鐵北京西站出發,並於當天10時20分到達武漢漢口站中鐵順豐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國內首條用於整列裝運快件的復興號動車組試點線路。“乘坐”高鐵的包裹包括鞋帽服飾特產數碼產品等,消費者最快可在當天就收到包裹。

“你與心儀的好貨之間,只差一個快遞的距離。”如今的“雙11”,人們對快遞的要求不僅是速度,更要質量和服務。

臍橙珍珠棉包裹之後放進保溫袋,再裝進紙箱封口,最大限度防止臍橙破損。”針對傢俱家電、水果生鮮等各類貨物常遇到的問題,德邦快遞根據不同貨物品類提供專業化包裝服務,以保障商品安全送達。在“送裝一體”服務的基礎上,還提供更高性價比的“送裝分離”服務,即快遞員負責送貨上門,安裝師傅負責上門安裝。

“每年‘雙11’的快遞業務量,基本預示了下一年的日常狀態。”北京郵電大學郵政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國君說,快遞數量持續增長的背後,是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中國市場繁榮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