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宿舍擦地板、要求提前期末考 「臺灣媽寶家長現形記」爆國安危機

▲圖爲示意圖,與本文當事人無關。(圖/視覺中國CFP)

文/今週刊

原來,在外籍學生眼中臺灣同學的「媽寶指數」明顯偏高。媽寶,來自於父母過度保護、過度期待,來自一種超載的教養。這樣的失控關愛,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創造力,也讓競爭力因此弱化。在專家眼中,這甚至已是臺灣的一項國安問題。

地點:臺灣大學;時間:上午7點多。北一女臺大畢業,五年級前段班的家庭主婦林正安(化名),20年前爲了孩子放棄職場,而今女兒已讀大三,她仍把女兒當小學生照顧,每天固定從臺北內湖住家送女兒到臺大上課。稍早,女兒就讀北一女中時,她更是每天早上做便當,中午親自送到學校

南下來到新竹交通大學。曾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現爲交大校長的張懋中表示,開學時遇到學生家長,他們所問的第一句話,不是學校特色發展,而是擔心:「睡在宿舍的上鋪牀學生會不會掉下來……」;甚至每年都有母親到學生宿舍地板,埋怨學校怎麼沒幫忙打掃,令他嘖嘖稱奇。

這僅是「媽寶家長現形記」的一小部分。在大學開學日召開的一場場家長說明會,上演更多這樣的場景,家長憂心:「宿舍何時要裝冷氣機?」、「孩子在校交通安全嗎?」、「能不能關掉宿舍網路?」、「成績不要打太低,以免我的孩子受挫。」

開學後,家長保護手段更上一層。「有學生出國旅行日期,剛好遇到期末考,媽媽打電話詢問,能不能提前期末考。」「選課、成績單獎學金、宿舍申請等行政事務,都有家長出面和學校溝通。」

記者走訪全臺的北中南多所大學,上述種種行爲的形容,都是現場教學老師和行政人員的觀察。

年滿十八歲的大學生,已經成年了,卻依然像滯留在學齡前的孩童凡事需要父母協助處理,或者掃除成長路上眼前的種種障礙,才能順利前進。這羣彷彿尚未斷奶成年人,被俗稱爲「媽寶」。

根據維基百科上的定義:「媽寶」指的是欠缺獨立思考,無自信、無主見、無責任感,以父母爲擋箭牌,依賴父母做決定;更甚者,生活起居都需由父母照料打理,成年後生活費亦需要由父母提供。

而在臺灣,這種病,顯然正在快速蔓延。除了大學開學現場總能見到諸多荒謬之外,如果探究「在臺灣的外籍學生,如何看臺灣年輕人」,恐怕你對「媽寶病」的流行程度,會更加有感。

逾半歐美外籍大學生認爲臺灣同學「媽寶指數」偏高

根據本刊針對大學院校的外籍生,進行「臺灣學生競爭力」的問卷調查顯示,高達68%的歐美外籍生同意,和他們在本國的同儕相比,臺灣學生的父母「過度保護他們的孩子」,而中國以外的亞洲學生(包含港、澳)同意者亦達56%,陸生認同比率則爲22%。

此外,有近76%的歐美受訪外籍學生同意,與故鄉同儕相比,臺灣學生做決定時,更仰賴父母意見,亞洲及港澳學生亦有逾五成同意。看數字,歐美及陸生以外的亞洲各國在臺學生,顯然認爲臺灣同學的「媽寶指數」偏高。

至於陸生,專家解讀,由於大陸過去實行一胎化,陸生恐怕也有媽寶現象,所以不覺得臺灣學生比陸生更媽寶。但即使如此,在臺陸生或許因爲企圖心普遍較強,認爲臺灣同學對未來規畫的想法並不明確。(閱讀全文…)

本文爲精采摘要,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週刊》(第1122期)。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尊重孩子的選擇!唐鳳父親如何帶大一個神童? 第三人生啓航!最重要的兩個功課:放下子女金錢 臺灣人爲什麼不敢生小孩?數據帶你看真相 面對成年子女,父母真的能完全放手嗎? 臺灣長輩都有的餵飯壞習慣!其實會影響孩子一輩子...

版權聲明:圖片爲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