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抗洪神器”真那麼神?中國沙袋不服!

(原標題:德國抗洪神器”真那麼神?中國沙袋很不服氣)

截至7月6日9時,本次長江中下游等地最強降雨已致181人死亡失蹤,安徽、湖北兩地直接經濟損失均超150億元,6月30日以來已累計投入抗洪搶險人力203萬人次。

抗洪一線解放軍戰士用血肉之軀保衛人民羣衆的安全。那一雙泡得發白、褶皺縱橫的大腳,那一位端着盒飯、坐着入睡的戰士,那一幅幅捨生忘死、衝鋒陷陣的畫面……他們最苦,他們最累!

我們在爲救災戰士英勇抗洪而感動的同時,13年的舊新聞德國“抗洪神器”Spundwand最近又在朋友圈、微博熱傳了……

網友吐槽,我們發射得了長征7號,建得了高鐵,還有了最快的計算機,爲什麼還只用沙袋和人海戰術?看着人家薄薄的擋板就擋住洪水,真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真相到底是什麼?

Spundwand究竟是什麼東東

網傳最廣的德國“抗洪神器”組圖,其實並不是發生在德國的事,而是奧地利的一個小鎮

據介紹,歐洲有一年大雨,奧地利小鎮Grein的多瑙河洪水爆發。但最厲害的是那道抗洪牆,這是在水位上漲前人工臨時搭建的,它牢牢地阻擋了洪水,這個抗洪擋板在德國叫做Spundwand,一般由15cm厚的鋁合金壓制成長2m的口字型鋁樑

“抗洪神器”長得是這樣的:

而我們熟悉的抗洪場景是這樣的:

南都網2013年的報道,Spundwand這種移動的抗洪擋板最早於1984年被科隆市購買並投入使用。不過,其造價不菲,11公里要耗資1100萬歐元之多。據悉,自2002年8月歐洲中部及東部遭遇持續暴雨天氣並引發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導致奧地利等地區大面積受災後,當地政府大量購買了這種專業的抗洪設備

從圖片上看,抗洪效果槓槓的。網友“麥樂鴨”介紹,只要4至6個小時就可以把整個河岸給圍起來了。

國外網友對抗洪板也是嘖嘖稱奇。有網友評價:太強大了,但我可不敢從抗洪板下面走過。有奧地利網友透露說,如果抗洪板不夠高,當地居民會在板上疊加沙包,臨時增高加固,沙包的重量和質地讓它們成爲質優價廉的防護屏障。

然而,網友打臉圖來了,啪啪啪

都說現在的新聞要3天之後再看,這過了三年的新聞是不是就穩了?

網友找到該“神器”漏水照片,其實際使用效果有待商榷。據微信公衆號“再深一點”爆料,這張圖最早發表於2013年6月初發表於Reddit論壇上,發佈者ID爲Woodbin,他說,這就是我們城市的抗洪牆。

“神器”疑似漏水,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這句話是誰說的來着?

據微信公衆號“講故事的德語老師”介紹,奧地利薩爾茨堡當地報紙2013年對奧地利Grein附近地區洪水的報道是這樣的:

來源:http://www.salzburg.com/nachrichten/oesterreich/chronik/sn/artikel/hochwasser-scheitel-in-krems-und-grein-ueberstanden-61201/

有圖有真相,水壩是真的,效果也看得見,但那年的洪災,人們也分明用的是一排排沙袋,靠的軍民一心。

這麼炒作“抗洪神器”,不光“中國沙袋”不滿意,“歐洲沙袋”也不滿意呀!

小編不滿足於網友喂餅,也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多家媒體都找到了打臉“神圖”和“神稿”。

發洪水那年,德國的畫風是這樣的:

來源: http://www.tagesschau.de/multimedia/bilder/hochwasser716.html

國際在線:據德國《明鏡週刊》6月11日(2013年)報道,百年不遇的洪水繼續在德國氾濫,國際信譽評級機構Fitch的非官方統計顯示,這場洪水已經給德國造成12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984億元)損失,超過2002年洪水損失。

許多組織抱怨稱,此次救災捐助卻比2002年洪水期間減少。此外,德國面臨沙袋短缺困境,被迫向鄰國求救。德國官員感嘆稱,這是以前從未發生過的事情。

英國當時是這樣的:

新華社2014年報道,威廉王子和弟弟哈里王子14日早晨加入抗洪隊伍,在位於倫敦西部的小鎮達切特和士兵們一起搬運沙袋。

實力科普:國產抗洪神器,你見過嗎?

哈爾濱國內首創活動閘板抗洪牆”

事實上,據2002年10月30日《黑龍江日報》報道,國內首創的“活動鋼閘板防洪牆”在哈爾濱市建成。文章稱:“哈爾濱是全國十個重點防洪特大城市之一。1998年特大洪水過後,國家重新修訂了城市防洪規劃,要求哈市主城區江南堤防標準要提高到100年一遇。爲了兼顧沿江景觀、不阻擋遊人與江水的親近,哈市採用了國內首創的‘樁基活動鋼板防洪牆’建設方案。”

另外,文章介紹,“新型防洪牆”由樁基礎、基礎底樑、防洪牆及防洪鋼閘板組成,其中露在地面上的防洪牆只有60釐米高,不會阻擋遊人視線。防洪鋼閘板每塊長5米,高2米,重1.3噸,平時近千塊鋼板存放在防洪通道旁的專用倉庫裡,大水襲來時,接到水泥防洪牆上面,專業人員安裝一塊鋼板只需4分鐘,縫隙之間用專用防水膠粘接,防止漏水。防洪牆頂高海拔121.20米,高出百年內最高水位0.33米,加上活動鋼板,防洪牆可超過鬆花江歷史最高水位2.33米,抗洪再也不用車拉肩扛砌沙袋子堤。

上海:“通透式玻璃防汛牆”已申專利

除哈爾濱之外,上海也不斷改進防汛設施。2012年,上海市南外灘進行防汛牆改造工程,將此前的“上海南外灘水泥防汛牆”改進爲 “玻璃防汛牆”。據2012年4月17日新華網報道,“玻璃防汛牆”由鋼筋混凝土和通透式玻璃組合而成,玻璃厚度達到18毫米,既滿足防汛擋水需要,同時方便遊客坐在岸堤邊欣賞老碼頭和江岸景色。

據悉,此次應用的玻璃防汛牆的全稱爲通透式玻璃防汛牆,由上海某家防汛設備製造公司設計,現已申請專利專利號爲ZL201020145391.3。

觀點:不管是什麼“神器”,都要因地施用

長江能用“抗洪神器”麼?

網友@-長城磚-:歷史上多瑙河最大洪水洪峰流量不過1.4萬立方每秒,而長江洪峰經常超過5萬。另外,多瑙河多長,長江多長?

小編:按網上資料,所謂神器11公里要耗資1100萬歐元,平均一公里就是100萬歐元,長江總長度是6397公里。我去找計算器了。

網友@Sir峰無巒:第一,這玩意只能用於水量小,流速低的河道,我國北方某些地方已經有類似的東西投入使用。第二,這玩意是無堤防地區臨時加固用的,跟鋼筋混凝土大堤的堅固比起來,如同玩具一般,要是拿這個替代武漢沿線堤防,或是直接在堤防上裝這個,那纔是真是叫做不負責任……

小編:不管是什麼神器,還是黑科技,都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地施用。

熱炒“抗洪神器”,沙袋爲啥不滿意?

對於沙袋來說,它的優勢是什麼呢?沙袋既便宜又便於使用,而且非常高效。現在,人們所使用的沙袋是由聚丙烯塑料製成,這些材料一般可以從紡織品生產商廢棄的物料中獲得。這些用料價格低廉,製成的袋子通常用於防汛抗洪。

沙袋仍然被普遍使用的主要原因是其“科技含量”低——使用沙袋所需要的只有袋子、鏟子、人力和沙子。在實際運用中,沙袋也被證實是可靠而有效的防洪工具。最穩固的堆疊方式是將沙袋堆成金字塔形。

“國產神器”爲啥沒有火?

我們承認科技和創新在防災減災的作用,但面對天災,神器並不能包治百病

網友@桔子樹小窩 表示,任何技術都有其侷限性,奧地利那種金屬板材的防洪牆都只有暫時抵擋滯水的能力,用在那個小鎮上很適合,但它不可能代替堤壩,也擋不住長江的洪峰和山區的暴發性洪水泥石流。搞這玩意,第一你得有錢,第二環境適合。

曾在柏林分社派駐九年的新華社參編部副主任班瑋介紹,德國汛情不像中國頻繁,當暴雨頻降的時候,易北河、萊茵河漫灌,城市離河流很近,德國人也經常爲防汛而頭疼。與中國的強大的動員和投入軍隊不同,德國只是依靠當地救災應急的部門進行抗洪工作,而健全的下水道排水能力爲暴雨提供了出口。

德國“抗洪神器”之所以能熱傳,原因在於抗洪官兵在一線奮戰多日,在泥水中啃饅頭等照片與“抗洪神器”舉重若輕的感覺反差太大,對比強烈,難免讓網友嚮往之。

需要思考的是,上海的玻璃抗洪牆和哈爾濱的鋼板抗洪牆雖然都已投入使用,但並不爲人所知,也沒有被封“神器”。這些技術是否過關?實用價值如何?爲何沒有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是騾子是馬,還要拉出來遛遛,抗洪效果還是要看實戰。中國沙袋估計也有期待,埋頭苦幹了幾千年,“國產神器”何時助我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