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美中晶片之爭代價太大 無法永遠卡住中國的脖子

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口敏感科技相關的晶片技術,此種對抗路線將讓美國企業付出高昂代價,因爲中國可能會繼續阻止美國半導體公司全球的收購行動。(圖/Shutterstock)

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口敏感科技相關的晶片與技術,以限壓制中國在各種尖端技術上的發展,這種被稱爲「脖子」的做法讓中國十分困擾。但德國專家指出,這項延續川普時期的對抗路線讓美國企業付出高昂代價,因爲中國可能會繼續阻止美國半導體公司的收購行動,加上美方的限制必然刺激中國打造具有競爭力國產半導體產業,而達到此目標也只是時間問題

《德國之聲》引述《商報》一則分析大型半導體產業收購失敗的文章說,美國對中國晶片出口的限制無疑使中國受到影響,「但是美國總統拜登應該結束其前任川普此一對抗路線。因爲美國相關產業對此付出的代價太高。」

2020臺灣國際半導體展上,廠商展出相關矽晶圓及相關設備機器。(圖/王德爲)

該文作者賀佛(Joachim Hofer)認爲,「因爲在半導體之爭中,中國絕不像一些華盛頓戰略家所期望地那樣無能爲力。一場失敗的收購案可以證明這一點:美國半導體制造設備企業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日前宣佈放棄以20多億美元收購日本國際電氣(Kokusai Electric)。原因是未能獲得中國監管機構的批准。」

文章指出,日本國際電屬於美國投資基金KKR旗下,雖然買賣雙方都是美國公司,但是卻沒有辦法忽略北京。因爲它們都不願放棄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所以在等待了2年之後,還是決定放棄收購案。」

該文預估,中國很可能會繼續阻止美國半導體公司在全球的收購行動,「尤其美國晶片公司英偉達(Nvidia)以400億美元收購英國晶片設計公司安謀(ARM)的計劃就可能會受到影響。」

文章續稱,美國對中國的半導體出口限制將不斷刺激其打造自己具有競爭力的半導體產業,「雖然這尚需時日,但是中國已在太陽能火車汽車領域證明自己具有大步趕超的能力。」

文章最後總結說,因此,美國應該儘快與中國進行對話,拜登的首要任務是爲美國晶片製造商智慧財產權提供可靠的保護,雙方要就此達成一致協議並非不切實際。畢竟中國也希望美國大型半導體制造商在中國投資建造現代化工廠,現在美國企業選擇繞開中國,因爲它們擔心技術外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