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銀:市場六次“誤判”美聯儲鴿派轉向,這次會不一樣嗎?

美股在過去的一個月裡一直在上漲,因爲人們希望美聯儲(Federal Reserve)採取鴿派政策,但這種情況投資者以前也見過。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表示,事實上,在過去兩年裡,市場已經六次錯誤地消化了這種預期。

自去年10月底以來,由於就業增長放緩和通脹低於預期的跡象,標準普爾500指數飆升16%,這讓華爾街許多人相信美聯儲的緊縮週期已經結束,聯邦基金期貨甚至顯示美聯儲最早在明年3月份降息的可能性更大。

德意志銀行在近期的一份報告中回顧了此前市場的六次“誤判”,並列出了這一次需要考慮的問題。

1、2021年11月:Omicron影響

在美聯儲於2022年3月啓動緊縮週期之前,政策制定者們已經發出了加息即將到來的信號。但2021年11月出現的Omicron變體引發了人們對新的經濟動盪的擔憂。

由於擔心這種變體可能會繞過疫苗影響,投資者最初拋售了美股。但隨着市場推遲了首次加息的預期時間,標準普爾500指數在2021年12月底反彈至歷史高點。

2、2022年春季:歐洲地緣因素

2022年2月歐洲地緣因素影響擴大,引發了人們對其並阻礙全球經濟增長的擔憂,促使美聯儲放慢加息步伐。當月,由於債券收益率下降,標普500指數上漲3.6%。

3、2022年5月:更多風險

疫情的反覆影響、歐洲地緣因素以及美聯儲加息對經濟的打擊,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引發了人們對美聯儲強硬程度的懷疑。標準普爾500指數在截至5月27日的一週內上漲了6.6%,創下了2022年以來的最強單週表現。

4、2022年7月:擔憂全球衰退

對全球經濟衰退的預期上升,油價下跌幫助拉低了通脹數據,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甚至表示,可能需要放慢加息速度,當月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9.1%。

5、2022年秋季:英國預算震動

英國提出的預算包括增加借貸,導致其金融市場陷入混亂,債券收益率飆升。這導致市場預期美聯儲將很快停止加息,然後在2023年開始降息。10月3日至4日,標準普爾500指數飆升5.7%,創下自2020年4月以來最大的兩日漲幅。

6、2023年3月:銀行業混亂

硅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的突然倒閉讓投資者相信,美聯儲將推遲收緊政策,然後在11月開始降息。2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大幅下跌,標準普爾500指數從硅谷銀行破產後不久的低點到3月底躍升了7%。

這次會不一樣嗎?

當下投資者對美聯儲即將降息的信心可能最終被證明是正確的,但德意志銀行指出,將通貨膨脹率降至2%目標的最後階段往往是最困難的。

相比之下,當通脹達到峰值時,往往是由能源衝擊或供應鏈中斷等暫時性因素推動的。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寫道:“但隨着通脹開始下降,人們的爭論日益轉向過度緊縮的風險,以及政策是否過於嚴格的風險。”“很難實時知道答案,因爲貨幣政策的運作存在滯後性。因此,隨着市場第七次爲‘政策轉向’定價,值得考慮的是,這種情況是否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