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長”——古詩詞帶你穿越看古人怎麼過重陽

新華社合肥10月28日電(記者吳慧珺)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們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易經》中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名重陽,也叫重九。九九重陽諧音“久久”,九又是大數,所以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寓意,爲呼籲全社會孝老愛親,1989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爲老人節。今又重陽,結合重陽古詩詞,記者帶你穿越到古代,看看古人是怎麼過重陽的。

在古人看來,孤陽不生,獨陰不長,重陽節其實是一個大凶的日子,這一天總要做點什麼來驅邪避禍,登高辭青、賞菊飲菊酒,佩戴茱萸、吃重陽糕等文藝浪漫的習俗也就由此誕生了。

九日天氣清,登高無秋雲。重陽登高以辭踏秋,是古人必備的戶外項目之一。秋日來臨,與農曆三月三“踏青”對應的便是農曆九月初九的“辭青”,也有“踏秋”之意,這兩個日子,古人都會舉家而出,像感受春意盎然一樣去感受秋高氣爽。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登高懷遠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千百年來,重陽登高的習俗已成爲一種儀式感存在於歷史的長河中。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重陽時候,古人簪菊飲菊酒也很風靡。重陽節適逢金秋,此時段菊花也開始逐漸盛開。“且簪黃菊滿頭歸。惟有此花風韻、似年時”“蘭佩紫菊簪黃,殷勤理舊狂”……記者梳理髮現,在大量寫重陽的古詩詞裡,都有簪菊的描寫。

延年菊花酒。飲菊酒更是古人過重陽不可或缺的部分。一邊賞菊還一邊飲酒。南朝梁人吳均撰《續齊諧記》記載,“九月九日……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後人推測這是古人重陽飲菊酒的開始。賞菊飲菊酒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中也有重筆着墨之處,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薛蘅蕪諷和螃蟹詠”,重陽夜賈母攜衆人在藕香榭賞花飲酒吃蟹,寶玉和衆姑娘們作了十二首詠菊詩,“籬畔秋酣一覺清,和雲伴月不分明”“黃花若解憐詩客,休負今朝拄杖頭。”……借小說中的重陽夜,曹雪芹也留下了諸多飲酒賞菊的名篇。可見,古人有重陽賞菊飲酒的傳統。

辟惡茱萸囊。因爲古代民間認爲九月九日是逢兇之日,重陽日,古人不分老少都會身插茱萸或佩戴茱萸的布袋,以辟邪求吉。《續齊諧記》裡也曾有關於茱萸辟邪的記載:“汝南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 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 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 此可代也。 ”於是茱萸“辟邪”的說法便流傳了下來。

在重陽古詩詞中,隨處可見茱萸的意象。“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插鬢花宜壽,翡翠橫釵舞作愁”“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萸望辟邪”……古人佩戴茱萸並非只是道聽途說,也有一定的道理。在古代中醫看來,茱萸是一種藥材,香味濃,有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而且能消積食、治寒熱。

重陽糕是古人過重陽必做的點心。明謝肇浙《五雜俎》引呂公忌曰:“九月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更祝曰: 願兒百事俱高。 此古人九月作糕之意。”後人推測吃重陽糕多緣起於登高之意,現在很多地區依舊流行着這樣的風俗。現代人開始着重養生,吃重陽糕也有了一些禁忌,建議根據自己的口味和身體狀況進行合理的選擇。

記者瞭解到,在古老的民謠裡,重陽節還有一些特定地域的習俗。“九月九,是重陽;放紙鷂,線愛長”“八月中秋哥送餅,九月重陽妹送鞋”,這兩句民謠則分別反映了廣東惠州地區和少數民族仫佬族的重陽習俗。不僅是惠州、仫佬族,很多地區都有流傳下來保存完好的重陽民謠。

通過傳統節日的習俗,可以窺探到古人已經有了預防疾病的意識。無論是重陽節佩茱萸、飲菊酒,還是端午節帶香囊、飲雄黃酒等習俗可以想到,端午節春夏交替,重陽節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時節,古人則通過多樣的節日風俗去趨利避害以求一年吉祥安泰。

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重陽節不僅傳承了古人文藝浪漫的習俗,更增加了孝老愛親的精神文明寓意。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年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全社會“知孝達禮,從善厚德”的良好風氣正逐步形成。

看完古人怎麼過重陽,你今天打算怎麼過?身爲子女的你是否正承歡膝下,陪伴着父母長輩安心的享受天倫之樂呢?

(原標題:“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長”——古詩詞帶你穿越看古人怎麼過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