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屆兩岸「女性論壇」今召開 近百位菁英與會

婦菁聯盟會會長黃喜惠開幕致詞。

第五屆兩岸「女性論壇」海報。

兩岸「女性論壇」,與會菁英對未來婦女權益提出建言。

兩岸「女性論壇」,與會菁英對未來婦女權益提出建言。

兩岸「女性論壇」與會菁英共聚一堂。

今(29)日,由臺灣婦女菁英聯盟會與北京市婦女聯合會組織的十三位代表,假臺北典華飯店,舉辦第五屆兩岸「女性論壇」,本屆論壇系針對聯合國第四屆婦女大會,所揭示的行動綱領,就其執行成果提出檢視,近百位兩岸與會菁英共聚一堂,在兩岸八位學者專家的導引下,檢視了兩岸女性20年來在「女性人權」、「女性與經濟」、「女性與健康」、「女性的教育與培訓」等四項,做了精采的回顧與檢視,也對未來婦女權益的增進提出建言。

爲了廣納各界菁英共襄盛會,臺灣主辦單位特邀請六個協辦單位,甄選優秀代表與會;本論壇由婦菁聯盟會會長黃喜惠與北京代表團團長孫鳳蘭開幕致詞揭開序幕,再由兩岸學者專家代表環繞主題演講,計有:由國家婦女館、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基金會副執行長黃鈴翔主講/「性別平等在臺灣-BPfA+20的推動成果」,由國立師範大學副教授黃馨慧主講/「臺灣成人婦女教育推動的挑戰與展望」,由國立政治大學勞工所教授劉梅君主講/「婦女就業友善政策與國家競爭力」,由國立臺北大學副教授蔡瓊姿主講/「提升女性健康行動方案」;北京方面則由北京市通州區婦女聯合會主席劉美俊主講/「從基層的角度看平等和發展」,由北京市朝陽區行政學院黨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潘德金主講/「男女平等與婦女教育」,由北京市順義區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委副會長王新兵主講/「紅十字事業與婦女事業發展」,由北京市海淀區甘家口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陳淑珍主講/「保障婦女權益.促進女性發展-讓女性享受精彩幸福人生」。

1995年,在北京舉行的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通過的《北京行動綱領》(Beijing Platform for Action, 簡稱BPfA),勾勒出全球婦女權益及性別平等的政策藍圖, 並在「提高女性地位的機制」、「女性人權」、「女性參與權力和決策」、「女性的教育和培訓」、「女性與健康」、「女性與經濟」、「女性與貧窮」、「女性與衝突」、「女性與環境」、「女性與媒體」、「對女性的暴力」、「女童」等十二大關鍵領域,爲各國政府及公民社會,提出消除歧視的具體作法,明確了全球婦女發展的戰略目標和行動措施。20年來,全球女性權益,在某些方面有着長足進展,某些方面仍然面臨重大挑戰,很多國家如此,臺灣亦然。亦還有努力空間。

這項以「性別主流化」(gender mainstreaming)爲名,組織的政策執行上之行動方案(Action Plan),系以檢視並督促聯合國諸會員國政府部門在決策和施政上,必須將性別當成一個重要指標,藉此來達成公共領域中性別平等之目標。根據聯合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指出,「性別主流化」包括「婦女主流化」 (mainstreaming women)與「性別觀點主流化」(mainstreaming gender)兩方面。前者着重女性的參與及設立有效的機制,以確保婦女有參與的空間和權利;而後者則着重提升決策者與執行者的性別自覺意識,並把性別觀點帶入主流的治理技術。除此之外,在1993年聯合國世界人權會議,亦着重女性權利的保障,強調「女性人權即是人權」(Woman’s Rights are Human Rights)。由此可知,女性人權在世界的潮流中,已成爲人權論中熱門的課題。

長期以來,由於歷史和文化的因素、男主外女主內根深蒂固的觀念、性別分工的慣性,很多國家政策的制定,被單一的性別觀點所限制,未能充分考量女性需求,不僅限縮女性的發展,也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創新。時至今日,兩性是否平等,已成爲國際社會檢驗各國文明進步的重要指標,2008年聯合國發表的人類發展指標中,從衡量婦女地位的「性別發展指數」(Gender Development Index,GDI)及「性別權力測度」(Gender Empowerment Measure,GEM)來看,臺灣在全世界排名爲2與24,在亞洲都是名列第二; 女性預期壽命由1998年的78.93歲成長至2008年的82.01歲,女性在學率還超越男性在學率,顯示臺灣女性社會地位有顯著進步,同時女性與男性在教育、健康及經濟層面,均能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