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板塊集體“回血” 不少基金經理踏空

近期,樓市利好政策不斷加碼,地產板塊持續上漲。截至5月22日收盤,萬得房地產指數已經從4月24日低點反彈超26%,同期我愛我家、特發服務分別大漲136.48%、121.15%,金地集團、濱江集團、南國置業(2.190, 0.00, 0.00%)等多股上漲超50%。

但反應在基金上,因爲地產而淨值大漲的主要是行業指數產品,主動權益基金中只有少數基金經理抓到了反彈。整體看,重倉地產的基金經理較少,有點踏空這波地產行情的感覺。

地產板塊集體“回血”

5月22日,地產板塊再度活躍,渝開發、我愛我家、新華聯漲停,綠地控股、金地集團等多股大漲超5%,萬科A和保利發展分別上漲2.29%、0.8%,萬得房地產指數上漲1.21%。拉長時間來看,自4月24日低點以來,萬得房地產指數已經反彈了超26%。

消息面上,地產利好政策正在加速落地。繼5月17日央行調整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後,住建部也在近期發佈通知,要求各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做好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調相關工作。5月21日,武漢、長沙、合肥率先落地降低首付比例與房貸利率,三城均將首套/二套房首付比例調降5%至15%/25%,並不同程度下調了首套和二套房的商貸利率。

多隻地產主題基金水漲船高,據Wind數據統計,自4月24日至5月22日,全市場有25只基金反彈超20%,大部分都是重倉地產的基金。不過,漲幅較大的地產相關基金中,更多的是一些行業指數基金或行業主題基金,比如招商滬深300地產A上漲30.32%,華寶中證800地產ETF、銀華中證內地地產主題ETF、鵬華中證800地產A分別上漲29.11%、29%、27.72%。

也有一些主動權益基金表現亮眼,比如,方岑和鄧海清管理的中航混改精選區間漲幅高達33.12%。一季報顯示,中航混改精選的前十大重倉股爲清一色地產股,包括中交地產、信達地產、萬科A、渝開發、大悅城、保利發展、招商蛇口、金地集團、京能置業、城建發展。

再比如,陳小鷺管理的工銀產業升級、工銀靈動價值、工銀核心機遇、工銀國家戰略等4只基金均大幅“回血”,區間漲幅達到30%左右。這些基金普遍重倉了地產、建材、家電等相關個股,其中工銀產業升級的前兩大重倉股分別爲招商蛇口、保利發展,此外還重倉了東方雨虹、顧家家居、歐派家居等。

僅少數基金經理

“吃到”反彈

雖然憑藉地產大反彈的基金不少,但證券時報記者發現,這些反彈較多的產品主要集中在個別基金經理身上,大多數基金經理仍然對地產配置較低。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全市場地產倉位超過20%的基金僅有22只,去掉行業指數基金和行業主題基金後,僅剩15只,主要集中在中航基金的方岑和鄧海清、永贏基金的李永興、工銀瑞信基金的陳小鷺、融通基金的鄒曦等不足10位基金經理的旗下產品上。

比如,上述把4只基金都重倉地產股的陳小鷺,在2021年底就開始加倉地產板塊。他在當時表示,“針對房地產行業快速下行的壓力,我們覺得行業格局面臨變化,相比較而言更加穩健的龍頭公司有望在未來一段時間獲得更好的市場空間。”此後一年多的時間,他管理的多隻基金都陸續開始重倉地產板塊。

相比陳小鷺,李永興對地產板塊的情有獨鍾更爲早些,他是在2018年初開始重倉地產板塊,迄今已經有6年多的時間,在此期間,他僅在2021年上半年對地產板塊進行了清倉,其餘時間一直有地產倉位。而在衆多地產股中,他最青睞的是招商蛇口和保利發展,均連續十個季度重倉。

截至今年一季度,李永興管理的永贏雙利、永贏乾元三年定開、永贏惠添益等多隻基金都重倉地產板塊。以永贏惠添益爲例,截至一季度末,該基金重倉了招商蛇口、保利發展、金地集團、綠城中國等五隻地產股,此外還重倉了顧家家居、歐派家居等家居股,前十大重倉股中有8只都在地產產業鏈上。

但除了上述這些基金經理,公募基金整體對地產行業的配置比例並不高。據東興證券研報統計,在2024年一季度的基金重倉股中,基金重倉地產股的持倉總市值爲256.70億元,當季環比下降了20.95%,持倉市值進一步下滑,地產股持倉佔比與申萬房地產板塊流通市值佔比的差值爲-0.54%,基金繼續低配地產行業。

尋找供給出清後的

優質房企

對於此前持續下行的地產股,近期的樓市新政和股價反彈是否扭轉了一些基金經理的觀點?近期,多位基金經理公開表達了對樓市和地產板塊相對樂觀的態度。

對於樓市和房價,西部利得基金權益投資總監、基金經理何奇認爲,本輪房地產的調整期可能已經進入下半程,而一線樓市有望在未來一年率先迎來房價拐點。他認爲,“春江水暖鴨先知”,樓市的風向標在於一線,若說房地產兼具了投資和消費雙重屬性,那麼一線房地產的投資屬性顯然較高,即使不宜幻想過去30年地產的成長股投資重現,但也不宜忽視未來30年地產的白馬股投資機會,或許經歷本輪調整期的蛻變後,一線房地產長期合理的價值回報正在不遠處招手。

針對近期罕見反彈的地產股,興銀基金研究主管、消費新趨勢基金經理喬華國認爲,這其中既有以往政策驅動的投資慣例,也有看到地產問題逐步解決的希望。2023年以來,房地產行業的政策注重供給側(救房企),到拉動需求側(刺激居民買房),甚至政府購買住房後形成保障房。雖然當前房價有壓力,居民購房需求還未很有效拉動,但現在的房地產政策已經接近解決根本問題。

具體到投資標的上,喬華國認爲,未來的房地產行業將進入頭部集中化的階段,投資邏輯是找尋供給出清後優質企業的投資機會,因此看好一些房地產央國企和一些運營能力強的民企,包括A股和港股,其中可能更看好港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