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二代接班的企業怎麼樣了

很久沒有聊二代了,不妨盤點下這些二代接班後的企業情況。

總體來說,企業狀況都不太好。但我們很難去斷言這些二代們不夠優秀或者不夠努力,每個時代都有其特有的生存和發展邏輯,當時代改變,任憑個人的努力和勤奮很難調轉船頭,更何況是曾經的千億家業。思維的慣性、潮水的方向、個人的驕傲往往都很難隨個人意志而調整。

#1

許世壇接班的世茂:退市

世茂的接班人許世壇一直被父親許榮茂寄予厚望。

從澳洲悉尼科技大學畢業之後,他便進入房地產領域進行歷練。在工作之餘還取得了英國格林威治大學的房地產理學碩士學位,以及澳洲南澳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據說在初入職場的時候,他曾挨家挨戶上門地推、每天打一二百個電話是家常便飯。在業內流傳着許世壇的故事:世茂武漢某項目由於碰上當地領導人的人事變動導致預售證下發延遲,在7月40度的高溫裡,年輕的許世壇穿着整齊的西裝,在政府門前汗流浹背地等待接見。

據悉,許世壇對每個項目都瞭如指掌,甚至能記下每個項目的銷售額,業務紮實得讓員工汗顏。

經歷了這些歷練之後,2001年,許榮茂才放心將世茂濱江花園交於許世壇進行操盤。

許世壇也不負衆望,以全球範圍內限額發售、國內房產界空前規模的境外銷售體系,加上樑朝偉代言產品形象,頂層複式豪宅全球聯網拍賣等系列推廣活動,使世茂濱江花園一炮走紅,連續三年獲得上海市住宅銷售金額第一名。

2019年初,許世壇被委任爲世茂集團總裁一職,正式接班。

接任後的許世壇好像憋着一股氣要證明自己。在短短80天內,世茂集團斥資近200億元,收購了泰禾、萬通地產、粵泰股份、明發集團等房企旗下超過20個項目;隨後,世茂集團還接手陷入債務危機的福晟集團旗下項目。

現在來看,這些動作簡直是在親自給自己 “埋雷”。

及至2021年上半年,世茂集團的負債總額已經高達4636億。到了2021年下半年,世茂集團不得不打包出售引以爲傲的城市地標項目從而減輕負債。

2022年7月,世茂宣佈正式暴雷。2024年5月,世茂宣佈退市。

接班的5年間,許世壇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一心撲在工作上,勤奮程度不容置疑,但天道酬勤這句話並不適用於任何時候,只有方向對了,戰略對了,勢能對了,這句話纔會奏效。否則是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但話說回來,誰又能想到,地產會成爲現在這個樣子呢?

#2

陳含昱接班的中南:退市

最近與世茂同樣面臨退市的是中南。中南也是一家典型的二代接班的企業。

接班人是陳昱含。

相比許世壇的激進,陳昱含明顯是一個比較“柔和且溫暖”的接班人。她的接班更像是貼心女兒對父親的盡責。

當時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中南集團陷入危機,在父親陳錦石的召喚下,她放棄個人規劃回國。

從這個角度來講,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如陳昱含一樣願意放棄個人規劃協助父親。後來她在訪談中表示回來是作爲女兒的一種責任。

她的公司治理理念也頗有自己的風格,比如在公司不允許別人叫她“總”;接班之後,她兩次放權給職業經理人,第一次是放權給陳凱,甚至連董事長的職位都讓給了陳凱,自己做總裁要向陳凱彙報。第二次是破格提拔區域總韓傑爲公司總裁。

在她接任之後,中南業績有過一段時間較好的增長,從規模來看,2017年至2019年,中南建設銷售額從963億元增至1960億元,三年翻2.03倍,進入房企TOP20。

2019年之後,中南業績迎來挑戰,2020年,中南的銷售額僅完成2238億元,雖同比增長14.2%,卻未達成既定的2300億元的年度銷售目標。2021年,中南實現銷售額1973.7億元,同比減少11.8%。僅完成既定目標2500億元銷售目標的78.95%。

現在來看,這樣的業績已經是很好的業績了。

及至2022年和2023年,不僅僅是中南,整個地產圈的業績都出現了骨折式下滑。

年報顯示,中南建設於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590.4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產生虧損91.7億元。

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4.9億元,同比增長16.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52.9億元,同比減虧38.9億元,綜合毛利率9.77%,同比提高9.86個百分點。

現如今,虧損減少就是好消息了。

但資本市場很殘酷,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1元,只能退市。陳昱含盡力了。

不過現如今,資本市場這個樣子,退市也就退吧,守好自己的基本盤,平穩過度也是良策。

#3

楊惠妍接班的碧桂園:等風來

很長時間以來,碧桂園的楊惠妍都是二代接班的典範。

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得市場營銷及物流專業學士學位之後,楊惠妍於2005年加入碧桂園擔任採購部經理。

在接班之前,楊惠妍一直保持低調,甚至當選中國女首富時也很難找到一張她對外公開的照片。但這樣低調的她曾以“杯酒釋兵權”的巧妙方式替換了跟不上公司發展節奏的老臣,並用全新專業的美國管理團隊替換舊有的創業團隊。

接觸過楊惠妍的房地產業內人士評價,楊惠妍做事幹練、機敏、有控制能力,她使碧桂園完成從家族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轉變。

此外,在她任職期間,不僅推動了碧桂園的上市進程,還成功推動旗下教育板塊和物業板塊上市,展露出其管理鋒芒。

但優秀如楊惠妍,也很難抵擋行業下行的洪流。

2023年3月,楊國強宣佈退休,楊惠妍正式接管碧桂園。

然而,這一年的10月10日,碧桂園正式爆雷,公告稱預計無力償還一筆本金4.7億港元的到期境外債務,也預期無法如期或在相關寬限期內履行其所有境外債務款項的償付義務。

留給楊惠妍的是一堆爛攤子,但她必須要抗住這一切。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碧桂園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爲1011.15億元,總負債爲13641.6億元,其中短期借貸及長期借貸當期到期部分爲1087.03億元。

而2023年的全年業績報告至今尚未發出。根據聯交所的規定,由於碧桂園無法於2024年3月31日或之前公佈2023年度業績,於4月2日起停牌。

爲了表達自己與公司共患難的決心,楊惠妍宣佈自己將自己的月薪降至1萬元。

楊惠妍曾表示:“只要存貨資產正常銷售,未來十年碧桂園仍將持續保持正資產”。

可以說,楊惠妍個人能做的已經都做了,但“正常銷售”仍然是碧桂園走出困局的關鍵,楊惠妍家族還在賭一個上升市場的到來。

#3

王曉鬆接班的新城:穩字當頭

新城的二代接班有種“臨危受命”的感覺,就像是被架着上臺一樣。據說本來都已經爲了愛情出走新城,但沒想到因爲父親的不當作爲,不得不緊急執掌新城。

這一年,王曉鬆纔剛滿26歲。

很多人對王曉鬆是否能順利接班充滿質疑,但現在看來,這個二代很不錯。

上任後,王曉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切割父親與新城的關係,畢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對公司品牌極爲不利。

與此同時,公司還籌劃並執行了一系列拯救動作,比如進行裁員優化、暫停鉅款拿地、避免股價爆倉等。在這一年的新城年中會議上,王曉鬆也親自主持了這個大會,從而獲得更多人的信任。

一頓操作下來,新城算是成功渡劫。

我比較意外的是,新城居然一直沒有暴雷。對整個行業來說,在這輪環境下不暴雷的企業簡直是稀缺物種,畢竟萬科都爆了。

不僅沒有暴雷,而且業績也還不錯。

根據新城發佈的2023年業績報告,2023年新城控股實現營業收入1192億元,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37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3.07億元。公司整體毛利率保持穩定,爲19%。

截至2023年末,新城控股在手現金餘額190億元,在手現金充裕;公司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爲102億元,經營性現金流連續6年爲正。

居然還有淨利潤和現金,實屬不易了。

之所以這麼穩也是跟新城早早佈局了商業地產有關,現如今手上有大量商業地產就意味着有了更厚的安全墊。

數據顯示,2023年,新城控股通過吾悅廣場爲抵押物獲取的經營性物業貸及其他融資約140億元。

用新城的話說,吾悅廣場不僅能提供穩定的經營性現金流,也爲新城控股的融資性現金流帶來重要補充。

從這些二代接班的地產企業生存現狀來看,二代能不能接得好一方面是要看個人努力,更重要還是要看企業戰略選擇。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這句話從他們的身上彰顯無遺。

這也讓我們看到,任何企業都是時代的產物,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父輩們的江山是用規模“打”出來的,是用冒險精神闖出來的,但如今的時代,江山是“守”出來的,接班的二代們,要用不一樣的經營思路來經營企業。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則不易。爲這些二代們加油,希望他們能守得住父輩們的基業。

【文章來源:易沃高管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