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別偷懶! 陳建仁:每月公佈各縣市道安改善評比結果

▲爲洗刷「行人地獄污名行政院祭出「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中央地方協力改善。(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爲了洗刷「行人地獄」污名,交通部內政部教育部25日在行政院會報告「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宣示政府貫徹執行改善行人交通安全的決心。院長陳建仁說,透過中央政策引導,地方必須全力落實執行纔會有成效,「市政府首長的重視,是成敗的關鍵,請交通部每月公佈各縣市道安改善指標評比結果,落實執行」。

陳建仁說,上任後特別重視道安、治安資安三安施政的工作;其中,道路安全、交通安全關乎國人行的安全,非常重要。根據交通部統計,我國交通安全事故30日內死亡人數,110年爲3085人,其中行人死亡事故爲394人,約佔12.7%。近期外界對於臺灣的行人環境給予「行人地獄」污名,以及多起國人綠燈走在斑馬線上卻遭車輛事故而喪命,是政府必須負起全責、拿出辦法解決的問題。

爲宣示政府貫徹執行改善行人交通的決心,陳建仁要求政委吳澤成及交通部統合相關部會,提報《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透過中央各部會政策法令的完善建構、地方政府的落實執行以及公私協力,提出工程、教育、監理及執法,4大面向共19項行動方案。

陳建仁指出,交通部已完成人行空間改善原則及做法、改善機車交通改善原則及做法,內政部已就相關路口人行道改善的建議樣態做成示範案例,提供縣市政府作爲改善的依循。政府自106年起透過前瞻基礎建設計劃投入超過300億預算,協助地方政府拓寬或新增人行道;去年也覈定50億的校園周邊及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劃,針對婦幼族羣人口較多的區域、周邊易肇事路口以及學校周邊路口、通學廊道,進行路徑的改善,並以補助計劃方式提供各縣市政府申請。國發會審議中的永續提升人車安全計劃,預計在未來7年投入400億。

「透過中央的政策引導,地方必須全力落實執行人行環境空間的改善,纔會有成效。」陳建仁說,後續請內政部及交通部藉由考覈督導各縣市政府,積極落實執行行人優先安全政策,並主動盤點行人安全改善空間,提案改善橫向整合並與民衆溝通,提升整體行人環境與行車安全。

陳建仁提到,以人爲本、行人優先的觀念必須深植每一位國民心中,請教育部持續從學校教育向下紮根,落實交安教育,讓尊重行人、停讓行人的觀念逐步養成。請交通部偕同各部會、地方政府,持續深入村裡實體宣講,運用多元管道精準宣導,公司協力齊心努力,共同形朔以人爲本、行人優先的道安文化

另外,除了地方政府的落實執行外,中央的監理制度也是重要關鍵。陳建仁說,從源頭管理要求駕駛人遵守規定,貫徹執行後形成習慣非常重要,因此請交通部強化現行的監理制度,包括精進矯正駕駛人行爲講習、即時導正不良習慣,透過對高風險駕駛人恢復定期換照及資格審查,建立正確駕駛觀念,完整學術科訓練降低機車駕駛人違規及肇事風險,全面提升優良駕駛人文化。

另外,警政署也於今年5月1日啓動全國路口行人安全大執法,自5月22日起針對高發事故路口執行爲其2周的精緻執法,請警政署務必督導各地方政府警察局持續落實執法,如同當年取締酒駕、未戴安全帽等違規行爲一樣,讓民衆養成停讓的好習慣。

陳建仁表示,請交通部每月公佈各縣市道安改善成效,道安改善涉及工程、教育宣導、監理、執法等面向,「縣市政府首長的重視,是成敗的關鍵,請交通部每月公佈各縣市道安改善指標評比結果,落實執行」。

陳建仁也在會中感謝臺中市盧秀燕桃園市副市長王明巨,對於改善行人交通所作的建議。運用智慧科技改善行人交通安全相當重要,請交通部、內政部、教育部以及數位部一起努力,以5G、AI等科技,精進行人交通安全。

陳建仁表示,交通改是善大家所需,每個人都是行人,每個人也可能是駕駛,應設身處地爲彼此着想。並呼籲,交通安全是2300萬人共同責任,如同過去大家團結抗疫,交通安全同樣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讓事故減到最少,並朝行人數故0死亡的願景邁進,讓臺灣的街道能成爲安全、可靠、方便的行人空間,也使世界認爲臺灣是交通安全、治安良好,值得到訪觀光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