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中安時評:堅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始終

2月19日,習近平主席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時強調,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要堅持全面轉型、協同轉型、創新轉型、安全轉型,以"雙碳"工作爲引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方面。

綠色是美好生活的底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2023年發佈的《中外公衆綠色生活方式比較研究報告》顯示,我國近八成受訪者能夠在多數情況下"及時關閉不使用的電器、電燈"或"刷牙或打肥皂時關閉水龍頭",超六成受訪者會在多數情況下將"夏季空調溫度設置不低於26℃"……今日中國,越來越多的羣衆以實際行動"向綠而行",積極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和消費方式,在全社會樹立起了"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生態自覺意識。新徵程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要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爲指引,不斷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自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切實把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緊盯發展趨勢,加快推進產業綠色轉型。綠色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綠色經濟已成爲全球產業競爭制高點,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國際潮流所向、大勢所趨。近年來,我國能源綠色化發展步伐加快,綠色轉型與經濟增長的協同發展成效不斷顯現。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在國家層面建成綠色工廠5095家,產值佔製造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17%,全年環保裝備製造業總產值預計超過9700億元,累計有78家鋼鐵企業3.9億噸粗鋼產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新能源汽車比上年增長30.3%,產銷量都是世界第一……綠色生產方式正在加快形成。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不僅對產業結構調整提出緊迫要求,也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戰略機遇,要堅持以經濟綠色轉型發展爲導向,持續增強產業政策協同性,有效調動各方積極性,從政策、要素、技術、市場等多方面推動產業綠色化發展,提高綠色低碳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構建起完善的綠色製造體系和服務體系,加快形成產業發展優勢。

踐行綠色理念,持續完善政策法規制度。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近年來,我國有關綠色轉型發展的法律法規及政策相繼出臺,較以往相比,在指導思想、立法技術和實施機制等方面有了顯著發展,數量明顯增加,適用範圍進一步拓展,爲經濟社會發展的綠色轉型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過去一年,《關於加強國土空間生態修復項目規範實施和監督管理的通知》《關於開展2023年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工作的通知》《關於規範存量採礦用地復墾修復驗收的通知》《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監管工作指南(試行)》等一系列制度先後出臺,完善生態修復管理制度的腳步不斷加快。綠色發展動能澎湃離不開政策支持,要堅持按照綠色發展理念的要求,加強綠色技術知識產權保護,深入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研究,形成精細化生態環境法律規範體系,促進生態環境科技成果更加有效轉化,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營造更好的法治環境。

強化科技創新,推動綠色技術研發應用。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是關鍵。2023年,中國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新模式"藍色循環"從全球2500個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了聯合國環保領域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該項目得益於前沿科技的支撐,是創新思維的結晶,既有助於減少塑料產品的環境影響,還能實現環保與富民"雙贏",爲廣大有志於治理塑料污染的地方和企業樹立了榜樣。綠色發展是一場深刻變革,必須打破對傳統經濟發展方式的"路徑依賴",不斷開拓綠色技術研發應用的新路徑,面向未來,要堅持走科技創新之路,緊盯綠色低碳技術攻關,集中資源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先進適用項目研發和推廣應用,不斷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要持續壯大綠色創新主體,通過整合技術創新要素資源,着力培育一批綠色技術領軍企業、綠色低碳科技企業、綠色技術創新領域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充分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努力形成多能互補、因地制宜、多元融合的綠色發展新局面。(艾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