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Arm設計競賽 穿戴式智慧型人機協同控制系統獲殊榮

▲2018 Arm Design Contest設計競賽由來自逢甲大學的隊伍奪冠。(圖/Arm提供)

記者邱倢芯/臺北報導

全球IP矽智財授權廠商Arm攜手國家晶片系統設計中心(CIC),以及意法半導體舉辦的第13屆Arm Design Contest設計競賽,結果由臺中逢甲大學自動控制工程學系隊伍,以穿戴式智慧人機協同控制系統,在超過130組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奪得大賽冠軍

Arm指出,今年活動以「Dare to Dream, Made Possible」爲主軸,旨在激發臺灣年輕學子的無限創意,從細微生活觀察取得靈感,而本次繳交作品醫療保建、運動與生活輔助等多元領域展現設計實力,打造出創新與實用兼備的優質應用。

本次的冠軍得獎作品「穿戴式智慧型人機協同控制系統」靈感來自於科幻電影鋼鐵擂臺」的協同機器人,該團隊透過具備運算功能的微控制器,整合感測器通訊介面,並搭配演算法打造出穿戴方便的多自由度人體動作追蹤裝置

根據逢甲的團隊指出,此一系統當初系以工業4.0應用於高危險領域的機器人遠端操控爲設計出發,但是在研發的過程中,發現這套系統更適合應用於醫療復健、訓練運動員的正確姿勢控制、娛樂產業中的動畫設計。

亞軍隊伍則是來自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該團隊設計了iHands中文手語辨識系統,是以解決聽語障礙人士的溝通需求爲出發點,透過穿戴式九軸運動感測器,偵測使用者手勢軌跡,將收集到的語料傳輸資料庫中進行辨識,再將手語以語音方式進行翻譯,以貼近生活的智慧友善科技,改善聽語障礙人士對外溝通表達上的困難。

臺大團隊指出,若是以「語言」作爲族羣分類依據,那麼日常以手語溝通的聽障人士爲獨立的羣體口語語言上無障礙的人,在生活中可能會用較不正式的手部動作來表達需求,但是爲什麼聽障人士就必須遷就這些不正式的「手語」呢?爲了能讓一般人也能懂聾啞人士的需求,並增加其就業機會,因此開發出這套軟體,讓聾啞人士在比手語時,可藉由系統替他們「說」出來。

而有感於現代人長時間使用3C科技產品而衍生如五十肩等現代病理問題,季軍隊伍臺灣科技大學的「BEST BubbleTea」設計出一套多節點手部復健系統,讓患者在家透過簡易穿戴裝置,同時搭配心律監測,就能完成手機APP上的互動遊戲,輕鬆進行自主復健,遠離文明病。

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榮譽退休教授暨 Arm Design Contest 校園設計競賽評審林巍聳表示,MCU韌體開發設計是資訊科技的核心之一,更是現代所有物聯網發展的重要基石。近年來學生作品成長速度驚人,研究主題更是跳脫傳統思維,展現跨領域的整合,並導入AI等全新應用,充分發揮Arm的技術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