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館不藏私 海科館公開巨口鯊等珍稀標本

全球不到20尾的罕見巨口鯊標本,2005年從花蓮外海發現後,被中研院轉贈到基隆海科館研究典藏中心,即日起將開放團體預約參觀。(張穎齊攝)

全球不到20尾的罕見巨口鯊標本,被放置在基隆海科館研究典藏中心,身長4.5公尺,張着血盆大口,十分吸睛。(張穎齊攝)

全球不到20尾的罕見巨口鯊標本,被放置在基隆海科館研究典藏中心,身長4.5公尺,張着血盆大口,十分吸睛。(張穎齊攝)

基隆海科館研究典藏中心,存放着許多珍稀魚類標本,即日起將開放團體預約參觀。(張穎齊攝)

基隆海科館研究典藏中心,存放着我國第1艘達成橫渡太平洋記錄的無動力木造帆船模型,稱爲「自由中國號」,模型是實體的10分之1。(張穎齊攝)

基隆海科館研究典藏中心,存放着珍稀的巨大黃𩽾𩾌。(張穎齊攝)

基隆海科館研究典藏中心,存放着全世界體型最小的珊瑚礁底棲魚種「正小磨蝦虎」,成魚體長僅1公分,必須透過放大鏡才能看得見。(張穎齊攝)

基隆海科館研究典藏中心,存放着珍稀的鯨鯊。(張穎齊攝)

罕見巨口鯊在基隆也能看得到!海科館今(8)日首度對外公開典藏研究中心存放的32只珍貴海洋生物標本、化石,以及達悟族的拼板舟,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全球不到20尾的巨口鯊標本,也是全臺唯一被展示出來的巨口鯊標本,海科館也宣佈,6月將受理團體預約,並在7月每週4開放參觀。

海科館副館長陳義雄表示,目前全球發現的巨口鯊僅90多尾,其中作成標本的不足20尾,十分罕見。這尾巨口鯊是2005年在花蓮外海被發現,隨後被中研院轉贈給海科館,如今終於對外公開。另外屏東海生館也有1尾,但被放在倉儲裡,並沒對外展示。

陳義雄說,巨口鯊屬於大洋迴游類濾食性鯊魚,成魚體長4至6公尺,最重的有達到1噸,棲息深度約5至1000公尺,以深海爲居,先前在溫熱帶海域被發現,其中在臺灣東岸、日本東部海域及菲律賓沿海都有現蹤過。

此外,研究典藏中心也展出全球體型最小的珊瑚礁底棲魚種「正小磨蝦虎」,成魚體長僅1公分。陳義雄說,這尾是他2011年在東沙環礁國家公園,水下15公尺處發現的,同時也是臺灣的新紀錄魚種。

研究典藏中心還擺放着許多鯨鯊、𩽾𩾌魚、𫚉魚等深淺海魚類標本,以及貝類化石,另外還有存放着我國第1艘達成橫渡太平洋記錄的無動力木造帆船模型,名爲「自由中國號」,此模型是實體的10分之1,臺灣政府爲了紀念自由中國號的壯舉,還將7月11日定爲航海節。

海科館表示,典藏中心還有包括蘭嶼達悟族拼板舟、海洋科學研究船科學儀器、14名我國海洋學者與臺灣海洋科學歷史等文件史料,歡迎民衆6月開始報名團體預約參觀,體驗一場「寓教於樂」的知性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