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瓶車高端化,暫時無解

2024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價格戰,一輪比一輪洶涌。微縮版新能源——兩輪電動車市場,也正在上演類似故事。

去年,兩輪電動車市場雙雄,雅迪控股銷售量、收入、利潤全面增長;而愛瑪科技,核心產品銷量下滑,收入、淨利潤微增,陷入業務瓶頸。

分析後發現,本來就走性價比路線的雅迪,2023年繼續打價格戰;原本相對高端的愛瑪,守住價格體系,卻丟失了銷量增長。

這背後的行業性原因是,兩輪電動車市場的高端化,暫時失敗了,行業退回到內捲旋渦,卷顏值、卷性能、卷科技,最終還是要卷價格。

像摩托車和新能源汽車一樣,出海,能否成爲兩輪電動車市場,新的增長點?

業績分化

4月16日,電動車龍頭愛瑪科技(603529.SH)交出了2023年成績單。

去年,愛瑪總銷量1074.15萬輛,同比下降0.29%。其中,電動三輪車銷量增長超六成;核心業務兩輪電動車下降2.06%,少賣了超過20萬輛。

2023年,愛瑪科技營業收入210.36億元,同比增長1.12%。得益於電動三輪車業務的盈利能力提升,公司整體毛利率微增0.16%個百分點。不過,由於公司各項費用全面提升,最終錄得扣非淨利潤17.64億元,同比下降1.83%;歸母淨利潤18.81億元,微增0.41%。

愛瑪科技2021年A股上市,次年迎來大躍升,銷量增長超過25%,收入增長35%、淨利潤提升182%。

愛瑪科技董事長、總經理張劍在《致股東的信》結尾寫到:樂觀者贏得未來、悲觀者贏得當下,我們兼具樂觀心態與悲觀心態。

經濟形勢影響下的消費趨勢變化,兩輪電動車新國標的深入推進,以及愈演愈烈的行業競爭,時刻影響着行業發展趨勢。隨着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市場競爭從大卷小,演變成了大卷大、快卷慢。

只是沒想到,行業分化會如此快地蔓延至頭部陣營。連兩輪電動車行業的老二愛瑪科技,也陷入了增長瓶頸。

與愛瑪科技相比,行業老大雅迪控股,在2023年交出了一份全面增長的成績單,繼續笑傲江湖。

去年,雅迪控股(01585.HK)銷售1652.1萬輛兩輪電動車,同比增長17.9%。公司收入347.63億元,同比增長11.9%,應占利潤同比增長22.2%至26.40億元。

兩輪雙雄還算是穩住了座次。它們身後的二線小巨頭們,已經開始了大逃殺之旅。2021年,兩輪電動車行業3-5名分別是臺鈴、金箭、新日,僅僅過了一年,這個座次便演變爲臺鈴、新日、綠源。

2023年前三季度,新日股份(603787.SH)營業收入33.13億元,同比下降19.19%,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32.06%至1.03億元。鑑於兩輪電動車市場去年前高後低的趨勢,預計新日股份很難在四季度扭轉業績頹勢。

不過,另一家港股電動車小巨頭綠源集團控股(02451.HK)呈現出另一番景象。2023年收入50.83億元,同比增長6.3%,應占利潤1.46億元,同比增長23.4%。

所以,2023年,兩輪電動車第二梯隊的格局,可能再次發生較大的變化。

巨頭集結

1995年,國內第一輛輕型電動車在清華大學問世。次年,在寧波大學擔任教職的倪捷、胡繼紅夫婦,耗時三個月,在一間簡陋的地下室,手工改造出了第一輛電動車自行車。他們在2003年創立的綠源,成爲中國電動兩輪車行業的開創者。

如今電動車市場的頭部玩家們,大多創立於新世紀前後。雅迪2001年創立於江蘇;愛瑪1999年在天津成立,2004年進入兩輪電動車市場;也是在這一年,臺鈴創立於深圳。

經過早期的產業試驗階段,兩輪電動車在2005年之後的十餘年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到2013年,全國產量達到3695萬輛,年均複合增長率接近15%。

經過短短20年時間,中國就發展成爲全球最大的電動自行車生產、消費和出口國。

進入成熟期後,2014年-2017年,我國電動自行車產量出現小幅回落,直到2018年,再次止跌回升。

行業新變量,在2019年降臨。當年4月,電動自行車"新國標"正式實施,對整車質量、尺寸、最高速度等作出嚴格要求。全國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對超標存量電動車設置了3-5年過渡期。過後,超標電動車將無法上牌、上路。

"新國標"實施後,電動車行業開啓大浪淘沙。全盛時期,中國內地有2000家電動兩輪車製造商;到2022年,只有約100家符合新國標要求。

同時,我國電動車市場迎來了一波換代消費的小高潮。正是在這個週期內,雅迪、愛瑪、臺鈴等頭部品牌,藉助行業集中度的被動提升,規模快速躍升。

雅迪控股於2016年5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成爲兩輪電動車行業首家上市企業。次年,新日股份騎着電動車登陸上交所主板。4年後,行業老二愛瑪科技,完成了A股亮相。2023年10月,綠源集團控股登陸港交所。

繼續內卷

隨着電動車"新國標"即將執行到位,電動車市場將再度轉入存量階段。面對預期之中的銷量增速下滑,頭部電動車廠商們,紛紛瞄準了高端化。

2021年,雅迪發佈高端品牌"VFLY",將產品售價直接拉昇到6999元-19800元。愛瑪緊隨其後,推出高端子品牌"小帕",售價4999元到9999元。

行業新勢力小牛,更是一出生就主打智能化,主攻高端市場,被稱爲"兩輪界的特斯拉",在一二線城市市場,俘獲了一批年輕用戶。

但是,兩輪電動車市場的高端化,遇上了全面的消費降級。

從兩大巨頭的銷量分佈來看,都呈現出了低價電動自行車銷量增長、高價電動摩托車銷量下降的趨勢。

2023年,雅迪旗下電動自行車出廠均價1380元,較上年降低49元;電動踏板車出廠均價1741元,較上年降低130元。

同期,愛瑪電動自行車出廠均價1689元,較上年增加12元;電動摩托車(電動踏板車)出廠均價2161元,較上年下降24元。

電動車雙雄的價格變化,其實也能在一定程度解釋兩家公司業績走勢的不同:雅迪打起了價格戰,愛瑪沒有跟進。

另外,這也說明,從行業角度而言,這幾年兩輪電動車市場的高端化,基本宣告失敗了。

愛瑪科技旗下兩輪電動車業務的兩大板塊,無論降價與否,毛利率都下降了。以高端業務爲主的小牛,繼續虧損。

兩輪電動車的核心使用場景就是代步,場景限制,鎖死了它的價格上限。如果花上萬元買一輛兩輪電動車,爲什麼不去看看五菱?傳言它馬上要推出的新品,也就1萬多塊錢。

所以,兩輪電動車市場,仍然回到了極致內卷的狀態。卷顏值、卷性能、卷科技,最終還是要卷性價比。

如果在存量市場還提升不了業務價值,那便只能往外走。擺在雅迪、愛瑪面前的提升之路,就是出海。

愛瑪科技的出海成績並不算出色,2023年境外收入2.26億元,增速僅爲2.21%,毛利率19.79%,降低了1.27個百分點。看來,兩輪車頭部品牌們的出海大計,都將是一個長期的挑戰。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正在大舉佔領海外市場,幾乎被擠出城市的摩托車,也在海外市場穩住了產業基本盤,爲什麼兩輪電動車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