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疫起衰 服飾銷售急凍

疫情影響廣州復市後客流減少,聯合成立「直播帶貨一起上」產業聯盟;4月1日,廣州萬佳服裝批發市場內,主播線上直播商品。(中新社

廣州十三行的服裝鞋帽批發市場,吸引臺灣不少人去淘貨。(中新社資料照片

學者認爲,電商平臺業者買氣要加強優惠促銷活動。(本報系資料照片)

電商平臺「淘寶臺灣」近來服飾業績出乎意料衰退。(本報系資料照片)

疫情衝擊臺灣整體服飾業,不只實體批發、高端服飾業者,就連電商平臺也出乎意料的業績不佳。

淘寶臺灣就表示,物流和人員出國採購成衣都被打亂,到貨時間延長,減低消費者下訂意願,2月成交金額較上月衰退4成。momo購物網整體業績雖年增25%,但服飾品項沒有成長且款式減少。

淘寶臺灣平臺上的服飾賣家目前以臺灣當地出貨及海外出貨爲主,海外出貨就是賣家在臺灣開店但從大陸南韓批貨,當臺灣消費者下訂後,大陸及南韓生產的服飾通過當地物流出口後,送至臺灣,再透過賣家出貨交到消費者手上,需經過好幾道關卡;因此,當陸韓兩地疫情延燒、航班受限制,物流和採購都被打亂,貨到臺灣的時間就拉長了。

推38女神節吸客

但到貨時間拉長也影響了消費者下訂的意願,衝擊臺灣業者的業績。淘寶臺灣指出,疫情下的1、2月服飾成交金額下滑,尤其2月影響最嚴重,衰退高達4成;但3月該公司做「38女神節」促銷活動,因此與1月相比,成交金額又回升,增加30%。

momo購物網董事長林啓峰也指出,目前平臺上的成衣貨源來自越南及大陸,疫情燒到成衣供應鏈,由於航運海運受阻,以及海外工廠復工復產等問題,成衣款式減少,以致服飾的成交金額及訂單量都沒有成長,表現不佳。

臺灣最大企業福利網PayEasy也發現,1到3月服飾類平均銷量較疫情爆發前的12月下滑約15%左右,包括從流行服飾、內睡衣到運動用服飾,均呈現下降,衰退幅度以流行服飾程度較大,達20%左右;下滑主要是因爲疫情影響,民衆出行機率大幅減少,導致衣着類需求下降;但因該平臺客羣上班族,因此如西裝外套、女性套裝等品項,衰退程度比較有限。

不過,平臺業者也在此時積極應對危機。比如淘寶臺灣早已洞察到疫情將對物流和供應有很大影響,因此,在平臺上調度行銷資源,做了一些改變;如3月的「38女神節」活動,淘寶臺灣在網站前臺優先行銷臺灣本土服飾品牌,包括臺灣製造並出貨的商家,以及從他國進口物料、本地生產的臺灣品牌,使得這類商家的服飾訂單比重高達68%,超越進口服飾的銷貨佔比,「反而比例倒過來了。」業者表示。

淘寶臺灣強調,未來會繼續推廣服飾,但會與臺灣品牌合作,選擇的是本土製造而不是海外批貨的商家,要讓消費者除了認識知名的臺灣電商服飾品牌外,也看見更多的小型服飾品牌,「反正就是不會放棄服飾」;該公司說,不可能因爲疫情就斷了這個產業,這對他們和服飾產業都不是好事

PayEasy則提到,目前是加強曝光,把網站版面留給如職場衣着、套裝等衰退較不明顯的產品,推薦適合的服飾品項給平臺主要客羣。

優惠活動刺激購物慾

商研院商業發展與策略研究所副所長朱浩認爲,除了供應鏈斷鏈,其實目前消費者需求保守,購物慾趨緩依然是衝擊臺灣服飾業的最大原因,進而連電商平臺也不例外地受到波及,電商平臺業者唯一解決之道就是在短期之內實施促銷活動;未來環境仍充滿各種不確定性,消費者因而抱持「現金爲王」的觀念;基於此,假設一項商品在電商平臺上販售100元(新臺幣,下同),但現在只要50元就能買到,「50塊可以買到商品,50塊還可以留在手邊」,消費者的消費慾望就很有可能被激發出來。

朱浩更指出,待未來疫情穩定,實體業者悶太久一定也會促銷,電商業者將面臨和實體業者迎來一波共同大促銷,因此,電商平臺業者更要加強優惠促銷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