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票分區“加價”不應成爲優選項

截至前5個月,全國總票房已經超過250億,隨着電影市場的逐漸升溫,有些影院內的“黃金坐席”也開始水漲船高――以正在上映的《速度與激情9》爲例,某影院MAX廳黃金區域的位置要比普通位置貴了20元。同一場電影卻因“位置”不同而票價分區,這樣的做法觀衆是否會接受?(6月8日《北京青年報》)

觀衆能否接受很難得出明確的結論,畢竟有需求就有市場,更何況有些需求是可以培育的。在現實中,一些影院把“黃金位置”用於加價銷售,並獲得了一定的消費受衆,說明這種模式還是有一定的接受度,從觀影舒適度差異性而言,“黃金坐席”也是客觀性存在,如果位置過偏則影響觀影效果,並且消費者還有佔據C位的精神需求。也正是這樣,一些影院採取了漸進式策略,由於價差較小而沒有引發消費者反感。

再加上有國外先行模式作爲支撐,電影院推“黃金位置”加價售票有了很強的衝動收費的範圍不斷擴大,相應的標準也在不斷提高,從每張票的3至5元提高到每張票10至20元,“黃金位置”所造成的價差越來越大,也在不斷增加消費者的負擔,當然,在收取的合理性公平性上也受到了質疑。

觀衆能否接受會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現實的必要性。如果影院位置對觀看的體驗舒適度並無多大的影響,那麼實施差異性收費就失去了合理性基礎。正如北京一名影院經理所認爲,分區票價在大片上映的黃金場次及首映見面會時值得一試,畢竟好位置有限,而在日常的上映時,則沒有必要。如果沒有超越其他座位設備服務供給,差異性收費實際上是一種人爲拔高。

二是背離了約定俗成的消費習慣,人爲形成了消費的分級。在傳統的影院購票和消費中,除了貴賓座位的差異化,其他不同位置並沒有按位置進行分級,前中後排都是實行相同的收費標準,已經形成約定俗成的消費習慣並被大衆所接受。實行“黃金位置”的差異性收費,實際上就是打破了這種傳統,也會形成一定的惡性示範,使得其他行業紛紛跟進。

三是影響了消費公平的環境,顛覆了消費良好的環境。就像購買火車飛機輪船票一樣,除了享受特別服務的頭等艙貴賓席,其他所有的座位在價格上都是一致的。雖然與這些行業相比,電影院的座位有其特殊性,但同樣應當遵循先購先選的基本原則,這也是消費公平最基本的體現。如果實行“黃金位置”內的價格差異,實際上就是體現了價高者優先的原則,這與排隊有先後的基礎性公平並不相符,在實際應用中應更加慎重。

四是容易形成一種不良路徑依賴,把提高收費作爲一種優先的創收策略。電影院作爲影視服務行業,應該把提高觀看的舒適度和服務的優質性作爲吸引觀衆、增加收入的主要手段。提高收費標準或採取差異化收費策略,也是增加收入的一種選項,但不應該具有優先性,否則就可能形成殺雞取卵的排斥性,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埋下隱患,也不利於推動行業的轉型升級。這個方面在旅遊行業表現得特別突出,門票經濟的大行其道,對行業服務質量的提升形成了較大的限制,並漸次形成了較重的路徑依賴。前車之鑑,切不可成爲後車之覆。

更何況在疫情尚未結束,影院經濟還在逐漸恢復人氣的情況下,電影院推出“黃金位置”售價營銷模式傷害了公衆感情,會極大地影響整個行業在公衆心中的形象,也會把一部分觀衆拒之於影院門外,在精神消費替代產品越來越多的當下,這樣的創收模式還是少一些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