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凡:如何理解今年石油價格的波動?

*本站財經智庫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本文不構成投資決策。

丁一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前副所長)

60s要點速度:

1、造成石油價格暴漲暴跌,有幾個因素:第一,供求關係改變。地緣政治衝突經濟制裁,各種因素都會打破全球石油市場供應鏈的供求關係,造成油價格的波動

2、第二,因爲石油是金融投資品,所以就和金融市場上的情況有關係。比如當金融市場上沒有什麼好產品時候,那麼石油就會替代其他的金融投資品,成爲一個大家瘋搶的一種產品,這個時候石油價格也會暴漲。

3、明年石油價格有下行的壓力,不是上漲的壓力,當然不能排除地緣政治等因素會導致石油價格再起來。

正文:

油價的波動是各種因素的集合體,石油不是一般的商品。它作爲市場上的商品,價格波動會反映市場供需關係,這是最初的特性。但目前油價已經越來越超出這個範疇,所以大家在評論油價時,只評價石油的商品屬性,已經完全不能體現它的真正特性了。

方面石油是非常重要的能源產品,很多領域都需要。通過石油可以提煉出煤油開飛機用,提煉出汽油汽車用,提煉出柴油卡車用、輪船用等,但除了這些最關鍵的領域,石油越來越成爲一種金融產品,金融屬性越來越強。這也是爲什麼尼克松政府在佈雷頓森林體系違約,黃金與美元脫鉤後,要重新給美元找一個錨,他就找到了石油。

石油的需求特別大,使用範圍非常廣。除能源外,石油還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石油化工是現代化工最重要的部分,可以用石油生產各種各樣的東西。例如,塑料、化纖尼龍、化纖,還可以做化肥。石油還是許多化工原料的基礎,所以當今世界基本是離不開石油的。

正因爲石油有如此廣泛的用途,所以石油纔可以成爲很好的金融投機工具。實際上,在市場上石油價格不是用現貨價格定的,石油價格是由期貨市場決定的。也就是你去買石油,實際上買的是期貨(在未來使用)。所以在市場上石油不像商店裡的現貨,想去買就能買得到,石油是期貨。或者你只能從其他人的期貨裡讓別人勻給你一點,但價格就不是購買期貨的價格了,買現貨一定比期貨貴很多。這也是爲什麼很多人買賣期貨,買賣期貨是奇貨可居的一種手段。所以石油越來越多地變成一種金融投資的工具。

據統計,美國石油市場上交易德克薩斯原油的用戶, 75%以上的交易商都不是石油的真正用戶,也就是說他們買入賣出石油都只是金融投資的手段而已。在這樣的背景下,石油的價格雖然還反映市場需求,但不那麼純粹。

造成石油價格暴漲暴跌,有以下幾個因素:第一,供求關係改變。地緣政治衝突、經濟制裁,各種因素都會打破全球石油市場供應鏈的供求關係,造成石油價格的波動。

例如俄烏衝突,俄羅斯是巨大的全球石油市場供給方,對俄製裁就買不到它的石油,就會造成短期的供求短缺。這時價格就會暴漲。另一種情況,石油可以作爲地緣政治爭鬥的工具。八十年代,里根政府和沙特阿拉伯通過地緣政治談判,給予沙特阿拉伯金融方面的好處,並對沙特阿拉伯的國防安全提供全方位的保護,來換取沙特在石油生產和市場干預方面的配合,沙特答應了這一談判。美國要求沙特每天給全球石油市場多提供幾百萬桶的石油,本來市場上的供求關係是比較穩定的關係,因爲沙特的石油儲量特別高,而且沙特的油井就和水龍頭閥門一樣,開和關非常方便。所以它可以每天多增加幾百萬桶,也可以每天少增加幾百萬桶。這幾百萬桶石油,會對市場價格產生影響,於是全球石油價格就遭遇暴跌。美國之所以這樣做,是爲了干預蘇聯外匯收入。蘇聯當時向西歐國家出口石油換取外匯,以維持技術方面的進口。因爲蘇聯在採油、油管等方面的技術,仍需要從歐洲進口。因此,里根政府就是利用石油價格的槓桿,打擊了蘇聯出口換匯的能力。所以地緣政治可以使得石油價格下來。

第二,因爲它是金融投資品,所以就和金融市場上的情況有關係。比如當金融市場上沒有什麼好產品的時候,那麼石油就會替代其他的金融投資品,成爲一個大家瘋搶的一種產品,這個時候石油價格也會暴漲。不一定是因爲供求關係,而是因爲投資者覺得沒有其他的商品可投,就會去投它。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人們發現金融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金融產品,裡面有大量的衍生品,投資者不敢動,不知道這裡面有多少風險。同時美聯儲降利率,把利率降到零,金融公司很容易獲得廉價的流動性,可以借錢,因爲基本沒有利息。但是大家又不敢買任何金融產品,因爲當時整個金融市場都被凍結住了。這時大家就開始炒作石油這樣的期貨,因爲石油期貨好歹是有支撐的產品,和金融產品相比更加靠譜。

所以這種情況就並不是因爲市場上石油供求關係失衡,突然產生了巨大的需求。而是因爲這些金融公司手裡有現金,但不知道買什麼,就去炒石油,使得石油價格暴漲。歷史上有好多次這樣的事。

從這個背景下,我們去理解這次石油價格的波動。最開始石油價格暴漲,和俄烏戰爭造成的地緣政治和供需失衡有關,能源價格暴漲,石油和天然氣價格都經歷了暴漲,造成了通貨膨脹的暴漲。美國通貨膨脹的背後是地緣政治的博弈,以及和地緣政治博弈相關的經濟制裁,造成供需失衡,這是第一階段。

前一陣子石油價格又開始往下跌了,跌的還不少,一跌就20%、30%的跌,有一個原因是它原來暴漲的背後也沒有特別多的道理。當時石油價格漲的時候,拜登去中東要求石油國家大幅增產,要把石油價格打下來,但中東國家沒有接受。中東國家不接受是因爲他們知道,這些事情不正常,剛開始的價格暴漲是不可持續的,不是因爲整個世界的供需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是因爲這場地緣政治引起的經濟制裁造成的。並且,石油價格上漲對中東國家來說沒有太大壞處,所以他們沒有配合美國。

七國集團(G7)會議要求給俄羅斯能源定上限,但後來這個事沒有實行,但他們剛提出來時,會對市場有一個心理效應,很多投資人,75%以上都和這件事沒有關係,都是金融投資家,金融投資家對市場很敏感,他們不知道這個事是不是會成,是不是會對油價產生影響,這時候最保險的做法就是逃之夭夭,我就不去投石油,我去投別的了。資本一撤石油價格就開始往下跌。

緊接着美聯儲又在繼續升息,流動性在緊縮,流動性充裕的時候石油價格容易往上走,而流動性緊縮時,借錢越來越貴,這也對石油投資不利,因爲成本越來越高,大家不去投資了,就沒有人去買石油了。買賣石油的人多數都不是需要石油的人,他買賣石油是爲了投資,爲了賺取利潤。他現在只要不去買了,沒有人去炒作石油了,石油價格自然就跌下來了。就跟沒有人去買股票,股票價格就跌下來了是一個道理,所以石油價格就會回落。

另外,世界經濟衰退的前景越來越明顯,美聯儲對明年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期是0.5%,對未來幾年的預期都很弱,美歐的經濟都很弱,石油需求就會下降。因此,明年石油價格有下行的壓力,不是上漲的壓力,當然不能排除地緣政治等因素會導致石油價格再起來。

本站財經智庫(微信公號:wyyjj163) 出品

本站財經智庫是本站新聞打造的財經專業智庫,整合本站財經原創多媒體矩陣,依託於上百位國內外頂尖經濟學家的智慧成果,針對經濟學熱點話題,進行理性、客觀的分析解讀,打造有態度的前沿財經智庫。歡迎來稿(投稿郵箱:cehuazu201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