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保團體批政府對幼犬防疫消極 專家:6周可施打疫苗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臺東爆發首例犬型狂犬病」,染病的是隻年僅1個半月的幼犬,由於未滿3個月的疫苗施打年齡,在8月遭染病鼬獾咬傷後23天發病,於9月8日遭安樂死後送檢,確診染上狂犬病。「關懷生命協會」在11日批判政府輕忽防疫,不但不採納專家學者建議;對於未達3個月的幼齡動物,也不見積極提出防疫對策宣導,嚴重缺乏對人與動物生命的同理心。

幼犬滿6周齡可施打疫苗 無抗體寵物避免放養

疾管局長張淑賢表示,國際上預防狂犬病疫苗建議,幼犬必須滿3個月齡再施打狂犬病疫苗,因爲3個月以下的幼犬即使施打,也無法完全達到疫苗防疫功效;而且母犬已施打過疫苗,幼犬可從母體上獲得移行抗體。不過臺灣大學獸醫系費昌勇教授提出,幼犬滿6周齡即可施打疫苗。

臺灣大學獸醫院葉力森醫師接受「關懷生命協會」訪談時表示,臺東幼犬染狂犬事件應屬個案,但也暴露出動物「未達施打疫苗年齡」的防疫問題。葉力森表示,由於幼犬抵抗力較弱,所以不只是狂犬病,也很容易得到其他高風險的疾病,基於寵物健康,飼主更應注意幼犬生活環境的照顧。

中興大學獸醫院林荀龍醫師也表達相同的看法,國際上對3個月以下且未具備抗體的幼犬防範狂犬病建議,的確是要儘量避免和野生動物接觸,所以讓幼犬在戶外生活則會大大提高感染機會。但臺灣部份民衆習慣放養,確實會是防疫的關鍵問題

懷孕中的母狗以及體弱生病中的狗,都不建議施打狂犬病疫苗,因此民衆應將其豢養於屋內,避免進入山區或野生動物常出沒的區域。千萬不可棄養家中寵物,反會造成防疫危機。

▼專家、醫師呼籲千萬別棄養家貓家犬,否則疫情反會擴散。(圖/取自網路)關懷生命協會批政府無同理心 恐釀幼犬棄養捕捉潮

關懷生命協會認爲,政府未正面接受專家學者對幼犬施打疫苗的意見,也沒有對幼齡寵物提出積極的防疫對策及宣導,其心可議,如此恐怕使民衆因恐慌而丟棄或通報捕捉幼犬,造成生命浩劫。

協會執行長何宗勳表示,直到有幼犬染病,政府才和專家爭辯疫苗效力,還很無感的說不意外犬隻感染,根本對民衆及動物的生命安全毫無同理心。而且既然不意外犬隻染病,又規畫進行對防疫毫無意義的動物實驗,簡直自相矛盾。若政府不思考變革,對於有利於防疫的做法仍採取封閉保守的態度,相信關心生命價值的民衆與動保團體不會坐視讓政府繼續消極作爲,放任防疫漏洞一再出現。

跳脫框架  政府應積極思考TNVR 防疫

針對政府防疫的方向,雖依臺東縣動物防疫所說法,縣內動物疫苗接種率已達90%,卻出現幼犬感染狂犬病的現象。葉力森醫師表示,政府不能因之前疫情稍緩而鬆懈,此事件應更爲警惕,積極持續進行疫苗施打。

林荀龍醫師也表示,除了疫苗施打外,也應透過母犬絕育,即TNR的方式,因應臺灣部份放養的習慣,以減少繁殖的數量,避免幼犬成爲防疫死角。另外,林醫師認爲目前狂犬病疫情明顯是以鼬獾爲感染族羣,政府應更積極進行野生動物的防疫,規劃口服疫苗的投餌作業,而不是爲了學術發表,進行不會對政府及民衆在防疫上產生正面影響的動物實驗。

關懷生命協會建議,政府主管機關不應屢屢以民意反對爲名,漠視鄉村地區飼養寵物的習慣。應該重新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基於生命同等的關懷,因地制宜支持以TNVR ( 捕捉、絕育、施打疫苗、原地回置 ) 作爲防疫的策略,並挹注相關的資源,承擔政府領航角色

熱血畫家請教醫師意見後繪製圖解,讓民衆一眼看懂狂犬病防疫觀念。(圖/尿布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