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卵仍避不開「高齡妊娠」生殖醫曝民眾最常有這迷思

生殖醫師黃馨慧表示,民衆常覺得只要進入療程後就一定會成功,但其實醫學有其極限,只能盡力協助受孕。示意圖。圖/123RF

隨生育年齡延後,女性對凍卵需求也上升,希望趁年輕保存卵子,延後生育年齡。不過,衛福部國健署提醒,國人對人工生殖技術常有迷思,以爲凍卵可以避開高齡妊娠風險,實質不但避不開還得注意多胞胎風險。生殖醫師也表示,民衆常以爲人工生殖成功率百分之百,但醫學具有極限,別因此錯過最佳生育年齡。

內政部111年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女性生育第一胎的平均年齡爲31.43歲,與20年前的26.9歲相比增加4.53歲,而初次生育婦女當中,35歲以上佔四分之一。

醫學研究顯示,隨着年齡增長,女性的卵巢功能及卵子品質會逐漸下降,使卵子不易受精、胚胎染色體異常的情況隨之增加;35歲以上孕婦流產、早產的機率較高,孕期罹患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等高危險妊娠合併症的風險也會增加,胎兒出現先天缺陷或低出生體重的機率亦跟着上升。

國健署提醒,儘管透過凍卵保存了較年輕、品質佳的卵子,身體的老化終究不會停止,高齡懷孕的風險不會因爲凍卵而消失,即使卵子解凍順利受精形成胚胎並植入,後續懷孕和生產風險仍存在。

據國內外統計資料,凍卵可能導致生育決策延後,爲降低媽媽和寶寶健康風險,因此建議國人適齡生育最重要,就算選擇凍卵也要儘早規劃生育的時機。

不過,臺北生殖醫學中心主任醫師黃馨慧表示,民衆對於人工生殖常有誤解,覺得只要進入療程後就一定會成功,因此投注許多期望,但其實醫學有其極限,只能盡力協助受孕。

人工生殖的過程就像一道又一道的關卡。黃馨慧說,每一關都會讓成功率降低一些,年紀、身體狀況、精卵檢驗結果等等,甚至植入後的着牀、受孕率都會降低最後成功求子的成功率。

黃馨慧表示,臨牀觀察凍卵族羣以30多歲女性爲大宗,而不孕症夫婦則以35歲至45歲族羣爲主,雖然適齡生育各界都努力推動,但年輕人大多覺得「離自己還很遠」,因此沒有妥善規劃,因此錯過。

根據110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臺灣女性使用配偶精卵之人工生殖施行試管嬰兒方式統計,植入單一胚胎之活產率爲35%,植入2個、3個至4個胚胎之活產率分別爲32%、29.2%及23.2%。

國健署表示,數據來看,隨着胚胎植入數量增加,活產率有下降趨勢。醫學實證指出增加胚胎植入數,將導致多胞胎妊娠(雙胞胎或以上)、孕產婦發生併發症、早產及低體重兒之機率也會增加,因此,國際趨勢鼓勵降低胚胎植入數,以維護母嬰健康。

國健署提醒,年齡爲影響生育力的關鍵因素之一,不論男女,生育力皆隨年紀增加而下降,且對胎兒健康有不良影響的機率也隨年齡提高。若夫妻有規律性生活且未避孕,經過一年以上仍未懷孕者,應儘早一起至醫療機構進行生育檢查,求助專業生殖醫學的評估與診斷,把握女性25至35歲、男性40歲前黃金生育期。

若經醫師判斷有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之需求,且夫妻一方具臺灣國籍,並於臺灣戶政機關完成結婚登記、妻年齡未滿45歲者,可至全臺100家特約人工生殖機構申請試管嬰兒補助,更多資訊請至國民健康署官網【試管嬰兒補助專區】查詢,或撥打國民健康署人工生殖諮詢專線02-25580900,由專人提供即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