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俞敏洪談躺平、內卷:年輕人應該講奮鬥精神

近日,一篇《躺平即是正義》的文章火了。作者在文中大談“躺平即正義”,描述了自己是如何在兩年沒有穩定工作的情況下,通過極低的生活消費跟有一搭沒一搭的打零工,維持一種“自由”的狀態。不少網友讀罷如獲至寶,引得“躺平學”風行一時。

俞敏洪年輕人不能躺平 要講奮鬥精神

俞敏洪稱年輕人不能躺平:都佛繫了國家未來靠誰去發展?(來源:~)

對此,在今日(5月30日)的第四屆全國青年企業家峰會上,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發言表示,現在年輕人躺平了生活,太佛系的話,國家的未來靠誰做?總不能靠他們這幫老頭八九十歲還呱啦呱啦講吧。

俞敏洪表示,臺下董明珠交流時,他贊同“我們這一代的企業家還是要爲激起中國的年輕人的奮鬥精神做點事情的,不能鼓勵年輕人天天打遊戲、貸款消費,要讓年輕人努力爲中國多創造財富,要講講奮鬥精神”。

董明珠談“躺平”、“內卷”:年輕人應該追求精神財富

董明珠稱不懂什麼是內卷:物資不匱乏的年代,更應該追求精神財富(來源:~)

珠海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出席則強調,媒體應該更關注企業家對社會所作出的貢獻,而非財富。“過去社會的排行榜經常看到成功人士是財富多少,我想提醒媒體關注,有多少優秀年輕人爲社會貢獻多少?這是大家要一致達成共同夢想和追求”。

談及最近被熱議的“躺平”、“內卷”,董明珠強調,現在已經是物資不再匱乏的時代,年輕人應該追求精神財富。“我不認爲吃得好,穿的好,手上有很多鈔票,你就是成功者。每一個企業家都要爲社會、爲周邊人創造一個和平、美好、安全的時代”。

新華社談“躺平族”:“未富先躺”須警惕!

新華社也曾對“躺平族”青年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與拼搏努力爭取成功相對,“躺平族”在各種壓力面前選擇逃避。相比奮鬥的收穫,他們更願意過與世無爭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這種自外於傳統主流觀念的青年處世方式,值得引起社會的重視。

特定文化現象的出現往往根源於經濟社會的轉型。20世紀70年代,歐美國家面臨高失業疊加高通脹的經濟“滯脹”危機,朋克文化在承受巨大壓力的社會底層中迅速興起壯大,年輕人以簡單的音樂結構、非主流的着裝和無所顧忌的言語方式等表達對現實生活的抗爭。在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經濟泡沫的破裂之後,日本開始了長時間的經濟停滯,催生了不出社會、自我封閉的“蟄居族”,並逐漸形成了大前研一筆下的“低慾望社會”;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深度影響全球經濟的背景下,不上學、不工作、不進修的“尼特族”日益發展壯大,逐步演變爲當下世界性社會問題。

“躺平族”的興起也有着深層次的經濟社會背景。一方面,當下中國正在經歷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隨着經濟增長換擋降速和產業結構深度調整,行業發展空間受限,競爭更加激烈,最終反映到個人層面工作和生活上的“內卷”上。另一方面,中國巨大的經濟發展成就爲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選擇創造了條件。在物質相對豐裕的當下,人們可以有選擇地放慢腳步,以相對舒適的工作方式換取足夠的生活條件,或者依靠前期積累安逸度日。由此,那些思維活躍、不拘泥於傳統的青年,自然會想到換一種輕鬆的生活方式——“躺平”。而與真正付諸行動在身體上躺平的人羣相比,那些在崗位上早早失去鬥志,消極應對工作的精神躺平者可能也不在少數。

然而,“躺平族”顯然對於經濟社會發展有很多不利。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面臨着人口老齡化等多方面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離不開青年的創造性貢獻。相較於“未富先老”這一特殊歷史背景促成的客觀趨勢,“未富先躺”這一現實問題帶來的主觀傾向同樣需要引起我們警惕。關注“躺平族”,讓“躺平族”願意奮鬥,對於面臨轉型發展任務的我國尤爲必要。

當然,這絕非要對“躺平族”進行批判與苛責。出於身心考量選擇舒適生活理應得到理解,經過充分思考選擇慢節奏生活也需得到更多尊重。基於現實環境自主做出適合個人的生活選擇,本身就是社會發展成就的一方面體現。引導“躺平族”奮鬥,更多是需要從培育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積極的社會價值取向角度出發,通過國家、社會和學校等各方共同努力,給予這些青年更多的關懷

奮鬥的機會最終來源於經濟發展本身。個人奮鬥與經濟發展相輔相成,國家採取鼓勵創新創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等多方面政策舉措,是推動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也相應能夠爲人們提供更多的工作和成功機會。而打通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個人奮鬥的良性循環,需要在制度上更加重視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進一步打破制約企業積極性的制度壁壘,釋放行業發展空間,推動不同行業、不同性質的企業平等地進入創新領域、把握創新機遇、收穫創新成果

奮鬥的動力離不開積極理性價值觀引導。以積極的價值觀增強青年奮鬥的動力,社會和媒體應更多關注平凡中的偉大,宣傳腳踏實地愛崗敬業的身邊人,推崇在普通崗位上做出可貴成績的工匠們,讚美在各個領域默默奉獻價值的勞動者;企業應充分重視各類型工作崗位的價值,在合理安排薪酬晉升機制的基礎上,更加重視青年的歸屬感和自我實現動機,讓不同崗位員工的努力都能得到應有的認可,讓奮鬥者收穫滿意的成果。而作爲思想引領的重中之重,學校教育應始終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強化勞動教育,引導學生認同勞動本身的價值,促進在青年當中達成勞動光榮的共識,引導青年珍惜韶華、奮發有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