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腦雜誌/醫療、殯葬客制照護最貼心!

看癌末安寧看護中心,如何每週一次提供病患最想吃的食物?在殯葬展覽活動中,業者又是如何提供大衆新的角度看待生死問題

【文/吳恬儀 動腦駐日特派員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生命剩下一個禮拜,此時你最想做什麼事?想和誰見一面?想品嚐哪些記憶中的美食?想用什麼樣的心情渡過人在世間最後的時光

近年來,量身打造、客制專屬個人化行銷概念逐漸在全球竄起,以精緻、細膩服務聞名的日本企業,更把原先以客爲尊的服務精神發揮到極致,將「個人化」的理念,廣泛導入到每個產業。尤其是,以尊嚴爲重、人性至上,與生死息息相關的產業,更開始擺脫過往制式化、一貫性的服務模式,改爲以實現每一位顧客的心願爲宗旨,帶動革命性的服務轉型。

專屬料理 陪癌末朋友體驗最後的感動

大阪澱川基督教病院2012年11月,成立的癌末安寧看護中心「ホスピス•こどもホスピス病院」,就是其中的先驅

每週五,護士長巡房時,會一一詢問看護中心的癌末病患,最想吃的東西,不管是什麼料理、什麼口味,也不論病患健康條件爲何,只要說得出來,就會由專任醫師主廚營養師協力,在一天之內從採買到料理,使命必達完成心願。而且在費用上也和同等醫療機構一樣,不需要額外付出。

在護士長一星期一次的例行工作中,問到了82歲、胰臟癌末期的男性患者,「今天想吃什麼呢?」只見,這位患者瘦弱的臉龐突然精神抖擻,漆黑的眼神散發光芒,接着毫不猶豫的要求大阪的鄉土料理:「鯖魚箱壽司。」

該名患者生於資源匱乏的二戰時期,相對便宜又易保存的鯖魚箱壽司,曾是家中最豪華的料理,在他心中留下些許美好回憶。但罹癌後必須避免生食帶來的感染問題,再加上化療期間食慾不振,已讓他多年沒吃到最愛的食物。

此次,透過醫生在事前調整改善食慾的藥物,和主廚、營養師協力規劃菜單,終於在走到人生盡頭前一了心願。

雖說,儘量提供病患想吃的東西,但其實大多數患者在最後一段時光想吃的,並不見得是什麼手藝精湛的山珍海味,而是和人生中最美好回憶緊緊相連的「那個」味道。有的病患只想吃一碗熱騰騰、帶有鍋巴白飯,因爲那讓他想起兒時,吃到第一碗白飯的感動。

有的人則指名要有點焦、有點硬的大阪燒,來回憶姊姊曾經幫他煎過的口味,儘管一點也不完美,但是被疼愛着,就是最棒的滋味。

用美好回憶取代山珍海味

除了化療後帶來食慾不振的副作用外,看護中心爲了滿足病患品嚐美食的願望,還有許多現實的挑戰要克服。

一位罹患食道癌的63歲患者,幾乎已喪失吞嚥能力,虛弱得只能臥病在牀,長期以來插着胃管,直接從腸道吸收必須的養分。他用氣若游絲的聲音表示,自己愈來愈沒有體力很痛苦,即使只能吃一點點,也想從口進食,並讓一直陪伴在身旁的太太,看見自己能夠吃飯的樣子

他回想起,以前與妻子約會時,經常甜蜜的一起吃火鍋,以牛肉爲主搭配鹹甜日式醬汁壽喜燒,更是兩人的最愛。「我想吃壽喜燒,如果能和太太一起吃,爲我們留下最好的回憶,這就已經……」這位患者用沙啞乾澀的嗓音,一字一句擠出心中的願望。

一到了晚上用餐的時間,院方就將預先準備好的木箱榻榻米,搬進病房內,佈置成料亭的樣子;再擺上幾張坐墊茶几,和精心搭配的火鍋湯底配菜、牛肉片,幾乎已經讓人忘了這裡本來應該是鬱悶、缺乏生氣的安寧病房。

夫婦圍在鍋子旁,享受着倆人最後的時光,彷彿就好像回到戀愛時的那樣。患者最後僅能在口中含着一小塊豆腐,但即使如此,也心滿意足說:「能看着太太開心的吃火鍋,那就是最棒的了。」10天后患者了無遺憾的離開人世

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對於患者來說,代表什麼意義?

副院長池永昌之認爲,隨着癌症病情加重,除了不能自行上廁所外,身邊的大小事都漸漸無法自理,因此明天想做什麼?想吃什麼?等個人化的選擇權,對於癌症末期病患來說,更顯得重要。以提供病患個人化的膳食來說,並不只是用心準備而已,細細傾聽患者心理上的需求、過去的回憶,並給予最適切的迴應纔是最重要的。

【本期完整內容請見動腦2013年7月號;訂閱動腦知識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