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引阿兵哥好奇隨手拍 發現新紀錄種「中國小頭蛇」

▲「中國小頭蛇」(Oligodon chinensis)的發現,使臺灣陸生蛇類增至50種。(圖/遊崇瑋提供,下同)

記者黃聖庭綜合報導

馬祖東引島一羣阿兵哥休假時,在野外遇到一條蚯蚓大小的蛇類,好奇拍下照片詢問曾就讀生態科系學長。照片經過3次轉傳纔得到解答。畢業於臺師大生命科學研究所的遊崇瑋看到照片後,實地登島發現是臺灣新紀錄種「中國小頭蛇」,雖然無法確認實際有多少條,「但研判數量應該不多」。

▲阿兵哥把蛇抓入箱子中,拍完後就野放。

一羣阿兵哥在6月20早上拍下小蛇後,一直疑惑着「牠到底是什麼蛇」,於是先傳給大葉大學生物資源系畢業的學長李冠勳確認。照片經過多次轉發,另一名學長黃福盛一度以爲只是「長得有點奇怪」赤腹松柏根 (又稱飾紋小頭蛇,學名:Oligodon ornatus),比對圖鑑後又有點不確定,於是請教遊崇瑋確認。

遊崇瑋收到這「第四手」的照片非常興奮,直覺就認定是「中國小頭蛇」。他親自前往東引島確認,與馬祖在地人陳登創展開搜索,花了4天終於發現一大一小的中國小頭蛇,成蛇約長45公分幼蛇約15公分。

左爲赤腹松柏根,右爲中國小頭蛇,兩者頭部花紋有別。

中國小頭蛇和赤腹松柏根很像,從背面來看兩者都是淺棕色,並有長間隔暗色橫紋。主要差異則是在頭部花紋,赤腹松柏根的過眼帶後有人字型花紋、心型花紋;中國小頭蛇的過眼帶後是箭矢狀花紋。赤腹松柏根的白底腹面中央有鮮紅色細線;中國小頭蛇的腹面在幼蛇時期呈現大片紅色,並散佈黑斑,到了成蛇之後紅色纔會褪去。

▲左爲中國小頭蛇的幼蛇,腹面有紅色色塊;右爲成蛇後紅色消去。

▲赤腹松柏根的腹面是白色,正中央有鮮紅色細線。

「中國小頭蛇」分佈於越南、中國華中華南,與臺灣的赤腹松柏根同屬黃頷蛇科小頭蛇屬。由於馬祖是重要軍事基地,以前管制嚴格還有宵禁,生態研究團隊鮮少能去觀察夜行動物。遊崇瑋表示,感謝阿兵哥的「好奇心」,拍下照片後還找相關研究人員詢問,讓新紀錄種曝光

▲東引島在早年是軍事重地,比較少人有機會前往探索生態。

遊崇瑋發現新蛇種並非第一次,2015年4月與師大生命科學系教授林思民組成的團隊發現世界新種泰雅鈍頭蛇」,成爲史上第一次由臺灣人發表的本土特有蛇種。遊崇瑋表示,自己平時喜愛跑野外,2006年一次整理照片的過程中,無意間發現拍到「沒有鱗脊」的鈍頭蛇,經過多年研究後,才確認是新蛇種。林思民表示,這項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證明臺灣的物種多樣性還有很多探索的空間,但現在學生比較怕辛苦,希望經由這次的案例,鼓勵更多人勤跑野外。

左爲臺師大教授林思民,右爲遊崇瑋。(圖/記者楊佳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