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漫漫長路 北市老屋交易量狂掉三成

臺北老屋示意圖。(圖/記者李毓康攝)記者葉佳華/臺北報導

儘管中央政府力推老屋重建,使臺北市被視爲具有重建效益都會區之一,不過根據房仲業者統計,屋齡30年以上的交易數量發現,臺北市近三年老屋交易量驟減30.4%,其中,中山區減少最多降幅達39.1%;文山區則減少38.7%居於次之,再再顯示出民衆普遍對於老屋重建的信心度不足。

觀察臺北市各行政區2014年至2016年的老屋交易量變化,以中山區、文山區、中正區降幅最大,中山區降幅39.1%、文山區降幅38.7%、中正區降幅35.8%,整體北市老屋交易量則減少了30.4%。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主任郎美囡分析,由於整體市場盤整,臺北市老屋也受大盤影響,此外,老屋在目前政策導向下,雖然看似具有翻身鍍金價值,但過往都更整合宛如漫漫長路,使民衆對老屋重建普遍信心度不足,加上老屋雖然價格低,但屋齡30年以上大多爲公寓,缺乏社區管理機制,「屋主需面對日後修繕維護問題,使老屋日漸少了吸引力。」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任徐佳馨則表示,雖然政府致力推動老屋政策立意良善,不過初審條例明定,老屋重建需要土地建築物所有權全體同意,從過往都更案例可觀察到,重建最難在於整合,動輒十幾、二十年的漫漫長路讓人望之卻步,顯示老屋的未來似乎仍是曖昧不明。▼臺北市30年老屋近三年交易量變化。(圖/住商機構企劃研究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