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IPO步伐提速 2021年人工智能或迎產業大年

(原標題:獨角獸IPO步伐提速 2021年人工智能或迎產業大年)

2021年將進入“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人工智能作爲經濟轉型升級以及佔領全球科技創新高點的重要抓手,有望迎來政策紅利大年。

對於人工智能行業而言,2020年顯見的現象是,相關獨角獸正在試圖加速步入資本市場

無論是商湯科技、曠視科技、依圖科技或是雲從科技,國內“AI四小龍”上市消息不斷。同時,包括海天瑞聲、雲知聲雲天勵飛等人工智能企業,均已提交科創板IPO申請,並有望在2021年上市;思必馳、第四範式等企業也披露了上市意願計劃

一時間,誰將衝刺成爲“AI第一股”成爲坊間話題。

另一方面,無論是人工智能市場本身,或是其與傳統產業的結合度,也在持續升溫中。

根據IDC數據,2020年“新基建”整體投資規模預計將達到2757.1億美元,人工智能作爲“新基建”最爲重要領域之一,也將迎來快速增長,預計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62.7億美元,2019-2024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0.4%。

“過去幾年,人工智能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社會服務方式,如今進入到改變生產方式的階段。”近日,在接受包括21世紀經濟報道在內的媒體採訪時,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指出,當前人工智能在醫療、教育領域落地,擁有大量看得見、摸得着的案例,能規模化推廣對應產品並通過統計數據證明應用成效,它們已成爲社會的剛需所在。

人工智能行業,2020年相關獨角獸正在試圖加速步入資本市場。視覺中國

市場日漸成熟

經過前幾年的積累沉澱,2020年人工智能獨角獸開始向資本市場進軍。

公開資料顯示,依圖科技已於2020年12月1日進入科創板上市問詢階段,另一隻“AI四小龍”雲從科技於12月3日進入科創板上市受理階段。

曠視科技的上市動作起步更早,早在2019年8月25日便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融資額高達10億美元。不過此後,曠視科技因首次聆訊未獲通過,以及遭遇疫情影響,導致其赴港上市進程推進遲滯。

商湯科技同樣傳出IPO意願。有報道稱商湯科技正在進行新一輪10億美元至15億美元的融資,融資將在2020年完成,融資後商湯科技估值將達到100億美元,並計劃在科創板上市。

此外,包括海天瑞聲、雲知聲、雲天勵飛、思必馳、第四範式等企業同樣有所動作,或傳出上市意願。

AI領軍企業紛紛提速上市,與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階段相關。“中國的人工智能公司在政策紅利、產業成熟度驅動下,正快速發展。”興業證券相關研究團隊表示,當前國內人工智能無論是基礎支撐、技術驅動或是場景應用,均開始日漸成熟。

其中,作爲人工智能算力核心,中國AI芯片領域發展勢頭強勁。興業證券研究團隊預計,2024年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可達785億元,2019-2024年CAGR爲45.11%。

與之相對應地,國內AI芯片領軍企業之一寒武紀於2020年7月20日登陸科創板。招股說明書顯示,寒武紀在2017年至2019年收入分別爲784.33萬元、1.17億元和4.44億元,2019年營收增長率高達279.35%。而根據最新披露的2020年三季度財報顯示,寒武紀單季收入0.7億元,同比增長477%,歸母虧損1.08億元,前一年同期虧損5.55億元,虧損幅度大幅收窄。

而在技術驅動層,從核心領域來看涉及機器的語音圖像兩大能力。興業證券方面表示,中國智能語音市場規模持續擴大,2021年將接近200億元,2016-2021年CAGR爲34.35%。圖像智能則在2015年後開始快速發展,預計2021年中國圖像智能市場規模將達到1120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龍頭企業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2020年6月,百度宣佈未來十年將繼續加大在人工智能、芯片、雲計算、數據中心等新基建領域的投入,預計到2030年,百度智能雲服務器臺數超過500萬臺。同時百度宣佈,未來5年預計培養AI人才500萬。

在此之前,阿里雲宣佈未來三年投入2000億用於包括雲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等在內的新技術、新基建;5月26日,騰訊宣佈未來五年將投入5000億,用於新基建進一步佈局,並隨後首次公佈AI新基建“一雲三平臺架構

“2021年將進入‘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人工智能作爲經濟轉型升級以及佔領全球科技創新高點的重要抓手,有望迎來政策紅利大年。”興業證券研究團隊分析稱。

擁抱場景大年

不僅是政策紅利可期,經過幾年的蓬勃發展,人工智能也開始進入場景落地的兌現階段。

作爲國內智能語音龍頭企業,科大訊飛開放平臺吸引了大量開發者的參與。劉慶峰2020年10月透露,科大訊飛技術覆蓋的獨立終端設備超過20億,開發者團隊達157萬,開發應用數達到93萬。

而在2020年,科大訊飛開放平臺上的開發者,出現了有別往年的不同特點。“我們原先是爲開發者服務的,但2020年越來越多具備行業特徵的機構加入我們,如人力資源、內容資源、技術資源等,”劉慶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越來越多掌握平臺及資源和核心技術的人願意與我們合作,爲開發者提供整體服務。”

不僅是帶有行業Knowhow的垂直機構加入,2020年科大訊飛也與越來越多的行業龍頭企業聯手,形成公共平臺從而賦能其所在的行業。“科大訊飛擁有諸如AI營銷、AI客服等語音服務能力,但深入到整個生產製造場景中,行業龍頭更瞭解他們所在的行業,所以我們共同協作,在龍頭企業內部驗證後再向全行業開放。”

與之伴生的則是另一個趨勢。劉慶峰坦言,過去開發者在科大訊飛平臺上更多是以產品創新及創業爲主,2020年最大的變化則是,越來越多的企業使用AI能力進行自身轉型升級的賦能。

“雖然當前仍處在‘弱人工智能’時代,但弱人工智能時代能做的事情非常多,如何將人工智能技術廣泛應用到產業端需要遵循幾點規律:要有場景,不能老講技術,”談及人工智能未來趨勢時,SAP中國研究院院長李瑞成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人工智能需要重視數據、算力、算法及場景,沒有場景的創新沒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