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的榮耀走向何方?

(原標題:“獨立”的榮耀走向何方?)

近一個月,華爲出售榮耀的傳言不斷。11月10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多位接近榮耀人士處瞭解到,榮耀出售的事項已經內部通過,大家在等待最終的收購方案。

不過,收購方以及榮耀的估值還不明朗。一位知情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榮耀可能不會賣給華爲的競爭對手。”

截至記者發稿,華爲、榮耀、神州數碼方面均未做出迴應。TCL方面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也不知情。”

複雜的收購

目前來看,榮耀的拆分出售有諸多細節尚待明確,這將是一個複雜的過程。

首先,從出售的方式來看,第一層,出售榮耀品牌,自然有其品牌價值;第二層,手機生產線供應鏈,這是有形資產部分;第三層,人才如何調配,這可能是更加現實的部分。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如果只是賣榮耀品牌,其意義並不大,因爲這不是榮耀的核心價值所在。而一旦涉及有形資產,就意味着榮耀要先獨立於華爲,但是有觀點認爲,從華爲的管理風格看,目前榮耀並不是完全獨立的產品線,它是圍繞着華爲生態產生、發展的,有華爲的應用市場、華爲的整套服務、以及華爲的研發平臺。

因此,大家的疑問是,榮耀如果離開了華爲,是否還是“榮耀”呢?

不過,在Canalys分析師賈沫看來,“榮耀離開華爲就不是榮耀了”是外界的誤讀,榮耀早就開始區隔於華爲品牌,2018年開始就獨立化,“首先從產品語言設計看,外觀已經非常獨立於華爲。其次,內部早已把magic UI獨立於華爲的EMUI,有自主的軟件優化能力。第三點,手機搭載的元器件和華爲並不完全一樣,榮耀雖然或多或少依附於華爲,但是它有單獨的供應鏈溢價能力。榮耀除了在上游有自主的能力之外,在偏邏輯鏈下游的渠道能力方面也可圈可點,榮耀的中國和海外的銷售團隊基本上都是獨立運營,建設渠道。”

舉例稱,比如在俄羅斯市場,榮耀曾經超過三星,排名第一,出貨量最高時可以達到華爲內部的四分之三,榮耀在俄羅斯都是獨立運營,而不是和華爲的銷售團隊捆綁在一起。“如果順利分拆榮耀,兩大品牌能發揮1+1>2的效益就是成功的,榮耀有可能在實體清單的籠子之外以更靈活的方式存在,新的榮耀將更加吸引競爭對手注意。”

多贏的分拆之路

在華爲大的框架之下,將榮耀拆分出售,相當於剝離了大樹樹枝,如何進一步發展有想象空間,也存在挑戰。若收購完成,收購方將如何去把握生產和運作,維持榮耀的核心優勢有待觀察。

榮耀若真正獨立,還將面臨現實的銷售量利潤考驗,當前的估值也仍不明確。根據華爲此前披露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消費者業務毛利爲660.63億元,佔比42.84%,其毛利率爲30.24%。如果將消費者業務的毛利率和小米蘋果對比,2019年Q2小米的毛利率爲14%,蘋果則高於35%。彼時,華爲手機的毛利率處於第一梯隊,榮耀也處於銷量高點

“2019年第一季度,榮耀佔據華爲近39%的銷售量,但是基於現在的體量,榮耀在2020年只佔華爲全球銷量在24%左右,距離高點下降明顯,這樣來看估值也會有一定幅度的變化”,賈沫向記者表示,“同時還要看榮耀的虛擬資產,包括品牌價值、人才價值等等。”

根據Canalys的數據,在2020年第三季度,華爲共出貨5170萬智能機,同比下滑23%,國內銷量佔2/3左右。從全球市場整體佔有率來看,華爲依然以14.9%的份額排名全球第二,僅次於三星的23%。而今年榮耀面臨夾擊,內部有Nova品牌的競爭,外部也有小米OV等品牌的搶食,如果出售榮耀是否會打開新的天地,也受到關注。

此前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報告中稱,華爲出售榮耀手機業務對榮耀品牌、供貨商與中國電子業是多贏局面。“一旦榮耀從華爲分拆出來,前者採購零部件不限制,有助榮耀手機業務與供貨商增長;榮耀獨立可最大程度地保有此品牌且有助於中國電子業自主可控發展;且在中高端機型的開發能力及營銷上將會更有優勢。”

從整體來看,在2018年,華爲消費者業務首次超越運營商業務,成爲華爲的新營收支柱。其制定的計劃是,五年後的2023年,華爲消費者業務目標達到1500億美元的營收,榮耀也將在其中擔當重任。華爲在今年前三季度實現了銷售收入671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9%,淨利潤率8.0%。保持增長實屬不易,接下來華爲要繼續維持公司高利潤、員工高收入的神話,仍有多場硬仗需要面對。

(作者:倪雨晴 編輯:包芳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