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石斑給我們的教訓

李武忠

媒體報導國內養殖石斑誤用僞藥,許多有毒石斑魚恐怕已經被消費者吃下肚,引發消費者恐慌。此事件對石斑養殖產業影響程度,端視養殖業者與政府相關單位的危機處理能力;養殖業者要勇於認錯誠實面對,政府部門除對該藥商處以最重刑責以爲警惕外,應立即查扣該藥商販售記錄對可能使用魚塭進行全面普查並公佈結果讓資訊公開透明化,不能以顧及產業生存爲由予以遮掩,才能安消費大衆的心。

此事件固然是不肖商人的黑心行爲,但是它所曝露出來的卻是存在養殖業的老問題,非單一個案。爲了避免類似事件一再發生,政府相關主管部門不應該再淡定下去,一旦消費者對養殖魚類失去信心,將不利水產養殖漁業總體發展,也扼殺了臺灣再度成爲全球水產養殖重鎮契機

首先依照現行規定有關魚病用藥必須要由獸醫師開立處方籤。事實上國內許多獸醫師對魚病診斷治療並不在行,且獸醫師人力有限,無法因應養殖業者的需求,致使「密醫」盛行,許多養殖業者還是私下向藥商、飼料經銷商或無照魚醫師購買魚病用藥,此次業者使用摻有會致癌的工業原料重鉻酸鉀農藥製成之水產用藥,即是向賣藥業者購買所致。爲此政府應該積極規劃透過國家專業考試建立魚醫生證照制度(非僅限獸醫師),以順應養殖產業的實際需求。

其次鑑於目前國內水產用藥販售多仰賴藥商推銷或業者間口耳相傳,良莠不齊且養殖業者對內容物亦無法知悉,容易受騙上當,這次毒石斑正是血淋淋的教訓。爲提供養殖業者合法安全的用藥,政府有必要推動合格水產用藥販售店家認證制度並授以合格標章,讓養殖業者知道到哪裡購買合格安全的水產藥品,避免誤用。

再者魚病對水產養殖成功與否至爲關鍵。過去臺灣草蝦斑節蝦、九孔養殖均風行一時,卻因爲發生病害導致養殖物大量死亡,業者不堪長期虧損只好關門大吉,整個產業鏈幾乎崩解,損失達數百億元,迄今未見覆蘇。近年來政府大力鼓吹石斑魚養殖,在國內掀起一股石斑魚養殖熱潮。事實上石斑魚養殖存在相當高風險,除了投資金額與養殖成本偏高外,養殖期間發生弧菌卵圓鞭毛蟲黴菌、病毒等病原菌感染機率相當高,用藥情形相當普遍,養殖活存率偏低,利潤並沒有想像中的高,政府不能只報喜不報憂,誤導投資大衆。爲求產業穩定發展政府除了給予補助外,應該積極輔導石斑養殖業者實施「健康生態養殖」模式,包括:購買經認證之健康種苗、適度放養密度、良好水質管理、優質飼料與正當來源的藥品、正確使用藥物嚴格遵守停藥期、完整的管理紀錄、上市前的安全檢驗等可有效降低用藥風險並建立安全品牌讓消費者有所選擇,藉此淘汰那些不按照規定飼養的水產品

最後臺灣生產石斑魚以外銷爲主幾乎全輸往中國大陸(含香港),銷售價格已不若初期高(由初期每臺斤300元降爲目前的140元),有必要分散風險。目前全球正積極推動有關水產養殖安全永續認證包括:最佳水產養殖規範(BAP)以及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 (ASC)等國際認證,取得認證之養殖物確實有助於國際市場的行銷;日前國內發生臺灣鯛因產銷失衡致魚價暴跌養殖業者叫苦連天,但是取得ASC認證的養殖業者出貨數量與價格卻不受影響。有鑑於此,政府有必要輔導國內石斑魚養殖業者取得相關國際認證,讓臺灣生產的石斑魚可以行銷到國外消費市場,避免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裡,也可以藉此和中國養殖的石斑魚做有效的市場區隔

養殖漁業是未來水產品的主要供應來源,預估水產養殖產量佔總漁產量比率會從2010年的42%提高到2015年的50%。而臺灣無論在技術、經驗、人才等方面均具備相當的優勢,別因濫用藥物致錯失良機。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經濟系教授。本文爲網友投稿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投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