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勝利?過去的路是怎麼走過來的?往下的路該怎麼走?”昨天,在北京人藝三樓排練廳,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大戲《香山之夜》的臺詞又一次響起。作爲第十七屆文華獎的北京參評劇目,《香山之夜》即將於8月28日、29日在河北邯鄲大劇院進行演出,爲呈現更好的舞臺效果,劇組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打磨提升。
《香山之夜》創排於2021年,由李寶羣編劇,任鳴導演。該劇自去年登上首都劇場舞臺以來,不僅完成了常規演出和黨史學習教育專場,還進行了爲期一個多月的基層巡演,累計上演53場,六萬餘名觀衆走進劇場,跟隨兩位歷史人物的“超時空心靈對話”,全面回溯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史,真切感受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宏大的視角和新穎的戲劇表現方式,讓《香山之夜》在同類題材的作品中獨樹一幟。
面對即將到來的文華獎參評演出,主創們充分調動過去一年的演出經驗和感受,力爭呈現出對角色更準確的駕馭。劇中毛澤東的扮演者王斑去年曾爲這個角色增肥12斤,這一次,他也打算利用這個方法在形象上更靠近人物。“我覺得特別幸福能有機會去演偉大領袖毛主席。形在前,神在後,塑造偉人形象是一個遞進的過程。”讓他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劇組走出首都劇場,到機關、學校、社區等基層演出,得到了觀衆熱烈的掌聲和回饋。“真正走到人民中去,不僅鍛鍊了我們的隊伍,也讓我對飾演主席更有信心了。我記得在懷柔演出的時候,大家都站起來鼓掌,說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的時候,我真的熱淚盈眶。”
在王斑看來,這部戲用一桌二椅的形式去展現宏大題材,在藝術上是非常有突破的,同時也是對演員的巨大挑戰。“我在人藝30年,演了那麼多角色,似乎都是在爲這樣一次表演去做鋪墊。我是黨員,接受了黨這麼多年的教育,對我演繹這樣的角色非常有幫助。如果我對黨史不瞭解,我怎麼能夠在臺上鮮活地、充滿自信地去演繹?所以說,這部劇的排演對我來說也是一次學習和提升的過程。準備人物的時候,像《毛澤東選集》我是必看的,每天把它當成早課一樣去念。”他坦言,對於這樣一部精品大戲,創作永遠在路上。
劇中蔣介石的扮演者方旭一直在思考如何演好這樣一位歷史人物。他強調,要從思想上、感情上去接近人物,要從內在對人物的理解上去下功夫,而不能僅僅概念化地以“光頭”“浙江話”等外部模仿去塑造形象。“我們要看大量的文字和影像資料,只有功夫到了,人物才能相對比較豐滿,才能夠感染觀衆。”
方旭也坦言,塑造蔣介石這樣的歷史人物對演員而言壓力很大,因爲這個人物不僅有原型,而且有過很多塑造得比較成功的特型演員。“當時任鳴院長和我們達成過一個共識,我們沒有完全按照絕對的‘像’去做這個戲,還是希望能夠神似。後來經過一年的排練,建立起對人物的自信以後,壓力也慢慢消失了。因爲觀衆看的不是外形,而是內心。”
《香山之夜》全劇只有兩位演員,每個人得說七八千字的臺詞,而且需要在不同的角色之間跳進跳出,這就要求演員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對此,王斑和方旭都絲毫不敢懈怠。王斑說:“把這個戲拿下來沒什麼可驕傲的,能把這兩個人物立住,讓觀衆接受了,甚至被吸引了,纔對得起這個戲。”隨着新一輪打磨,方旭將這部戲比作普洱茶,“有時間的積累和發酵,香味兒會更醇厚。”他表示,會把前期的積累以及這次排練中碰撞出的火花,帶到新一輪的演出中。
本週,《香山之夜》劇組將踏上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演出之旅。主創們表示,要帶着敬畏之心向邯鄲觀衆呈現出最好的演出狀態,也以此作爲對任鳴導演最好的告慰。(文/記者 李俐 閻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