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影音稱霸社羣、CEO明星化 從六家夯企看世界往哪變

TikTok去年突破10億用戶。(Dreamstime)

網路調查機構「視覺資本」(Visual capitalist)根據2021年Google搜索量和新聞量、與競爭對手的相對錶現等指標,選出六家「最夯企業」。

這些「夯」有的是正面的——例如輝瑞、抖音;有的卻是負面的——例如Meta(臉書)。但不論好壞,它們能吸睛,背後反映出更大的時代潮流,而這些趨勢也將是持續影響市場的力量。

疫苗大廠 輝瑞

「共存」取代「清零」,需更多疫苗

迄今世人仍未擺脫 COVID-19,疫苗也成爲各國不可或缺。製藥巨頭輝瑞(Pfizer)因疫苗大賺,市值在2021年底升至3千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另一家疫苗企業莫德納(Moderna),2021年股價漲幅居標普五百指數第三名,被投資銀行傑佛瑞(Jefferies)形容爲「生技界的特斯拉。」

2022年它們仍持續發威。輝瑞已宣佈將推出抗疫藥丸,莫德納疫苗也在今年2月取得美國當局完全使用授權,此後就能正式以「Spikevax」品牌名稱,而非只能以公司名稱來行銷其疫苗。

它們受追捧,背後反映的更大趨勢,就是防疫政策路線的轉變:「共存派」逐漸取代「清零派」。

今年以來歐美雖然確診數大增,卻並未走向鎖國封城的回頭路。目前全球各大經濟體,只剩中國還在嚴格執行清零政策。據《經濟學人》引述投資銀行高盛的「全球封城指數」(lockdown intensity index),即使變種病毒肆虐,也未改變該指數一路向下的趨勢,顯示全球都在逐步解封。

「共存派」若成趨勢,疫苗需求將更大。因爲不再封城,人們出外就需接種疫苗,從工作、旅遊到消費,多數都需提出接種證明——美國銀行業巨頭花旗(Citi),今年1月就強制要求員工接種疫苗。歐洲的奧地利在今年2月通過法律,成年人需接種疫苗,違者將被罰款。人類靠疫苗學習與病毒共存,讓生活、經濟回覆常態。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

會做也要會說,CEO明星化當道

在唱衰者看來,2020年是特斯拉荒謬的1年——股價飆升近7倍。到2021年,雖然漲幅略減,該年10月特斯拉市值仍突破1兆美元。

這要歸功於它的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沒有哪個企業家像他如此具話題性。特斯拉大部分表現都和他有關。這種風格讓傳統車廠也開始仿效,百年老店福特汽車(Ford)前年換上擅長對外溝通的執行長法利(Jim Farley);富豪汽車(Volvo)執行長薩穆森(Hakan Samuelsson)去年11月出席聯合國氣候峰會,簽署停產碳排放車協議,爲自家公司做大外宣。這些傳統車廠從過去重內在,開始重外在,正如《富比世》形容——「汽車業未來將是『說故事』的戰爭。」

這背後反映的趨勢是:資本更重要了。電動車是燒錢大戰,拿到錢才能開發更先進產品,過去工程師悶着頭搞技術的時代過去了。「會做也要會說」,只有說到一般人聽得懂,他們才肯掏錢贊助,股價上漲纔有銀彈可搞軍備競賽。

馬斯克重新定義了「明星CEO」的價值,使人相信他能改變世界,因此人們願意掏錢贊助——即使特斯拉在2021年出貨量不到一百萬輛車,只有傳統車廠通用汽車(GM)銷量的三分之一,但它一家的市值卻幾乎是所有傳統車廠的總合。如今包括傳統連鎖戲院AMC的阿倫(Adam Aron),也學馬斯克在推特上發迷因圖,試圖化身明星執行長,以挽救公司。

但「CEO明星化」有利有弊,《經濟學人》提醒,「粉絲可以忽略理性消費者在意的缺陷:特斯拉的製造品質並不是世界一流的。」在公司陷入困境時,明星執行長還能號召粉絲們「保持信念」。但羣衆口味變化莫測,這類影響力來得快也去得快;粉絲也可能寵壞了執行長,使其失去進步動力,忘記「產品品質是硬道理」這條競爭鐵律。這纔是「馬斯克旋風」下的模仿者必須正視的問題。

網路股票交易平臺 羅賓漢

千禧世代首「股」族扭轉金融交易

從遊戲驛站(GameStop)到AMC等「迷因股」(編按:受網民喜愛而暴紅的股票)在去年崛起,鄉民力量讓華爾街巨頭慘賠10億美元,背後助力正是羅賓漢(Robinhood)。這個股票交易平臺去年7月在美國上市,一度創下每股70美元的52周高點,不過之後開始下跌,如今股價約在12美元徘徊。

目前羅賓漢已有超過2千2百萬用戶,其中許多是年輕的首次投資者。它標榜零佣金、無門檻交易,造福平民,但也被指責將投資遊戲化,導致年輕人輕言下單而損失慘重。

雖然如此,它帶動的迷因股、首「投」族與零佣金交易,仍改變了市場生態。《華爾街日報》稱,過去門檻較高的選擇權交易(options),因爲羅賓漢而「飛入尋常百姓家」。此外,「鄉民力量」已成資本市場不可忽視的新勢力,華爾街大投資銀行開始追蹤網路鄉民流行的關鍵字,以便提早發掘出下一個迷因股。

羅賓漢崛起反映的更大時代趨勢,就是千禧世代(編按:1981年至1996年出生者)正在改變金融市場面貌。戰後嬰兒潮世代的投資潮,捧紅了傳統券商,如今隨着千禧一代使用科技直接買賣股票,甚至尋求人工智慧理財顧問,羅賓漢這類金融科技業者將成爲不可忽視的力量,「千禧世代投資者最終將改變資產管理的運作方式——也許還會改變經濟。」《經濟學人》說。

虛擬幣交易平臺 比特幣基地

貨幣自由競爭,虛擬幣逐步取代黃金

去年是虛擬貨幣爆發的1年,不只價格屢創新高,「全民瘋挖礦」更導致電腦顯示卡價格節節上升,比特幣市值近3年就成長了9倍。而虛擬貨幣交易平臺「比特幣基地」(Coinbase)身價也水漲船高,最近1年,它的月活躍用戶數增加逾兩倍之多。

該平臺崛起,代表虛擬貨幣已逐漸進入主流大衆視野、取代黃金的部分功能,投資銀行高盛就稱:「黃金將變成窮人的虛擬貨幣。」雖然比特幣價格暴起暴落,但隨着通膨升溫,法定貨幣的購買力縮水,任何能限量供應的資產都能成爲保值工具,因此虛擬貨幣將是人們挽救財富時「無法拒絕的提議」。

同時,有些國家雖然表面上禁止它,卻發行自己的官方加密貨幣——例如中國的「數位人民幣」。今年剛上任的美國紐約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選擇將自己薪資轉換成比特幣與以太幣;邁阿密市長蘇亞雷斯(Francis Suarez),去年宣佈民衆可用虛擬貨幣繳稅。

這正是經濟學家海耶克(F.A. Hayek)主張的「貨幣自由競爭」時代,不論官方或非官方,哪種貨幣能讓人們花最小代價完成最大效益,它就是未來的勝者。

社交平臺 TikTok

影音比文字社交成本低,商業新寵兒

雖然TikTok(抖音)早在2020年就已流行,但2021年它才真正確立了次文化龍頭的地位。2016年該App推出,5年後突破10億用戶。要知道臉書(Facebook )和IG(Instagram)花了近8年時間才達到同樣里程碑。

TikTok有何吸引人之處?技術專家查斯洛特(Guillaume Chaslot)對《紐約時報》分析,每個孩子觀看一則影片,TikTok都會獲得一條關於他的訊息,「在幾小時內,TikTok的演算法就能偵測出他的音樂品味、身體吸引力,以及許多其他敏感訊息。」隨後列出更多相關影片,讓這個青少年「上癮」。

它也成爲新商業大餅,《華爾街日報》報導,阿梅李奧(Charli D’Amelio)3年前在TikTok發佈自己的舞蹈影片,2021年她收入1750萬美元,比咖啡龍頭星巴克執行長強生(Kevin Johnson)年薪還高近3百萬美元。奢侈品牌迪奧(Dior)的春季時裝秀,透過TikTok與中國版的抖音,觀看次數超過2700萬次。「忽視TikTok的損失將讓企業難以承受。」《金融時報》說。

這反映人們對社交與娛樂成本下降的需求。臉書以文字爲主,但創作與閱讀文字需要耗費較多時間,在各種新誘惑層出不窮下,人們使用臉書的機會成本越來越高。彭博新聞網(Bloomberg)指出,「現在,年輕用戶——廣告的未來消費者——正擁抱TikTok和YouTube進行娛樂和社交活動。」

社交平臺 Meta

打造「元宇宙」網路基礎建設成王道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臉書對此話感受最深。2021年9月,爆料者泄露臉書內部文件,顯示這家公司爲追求利潤,坐視不當言論散佈。該年底雅虎財經用戶票選年度最爛公司,它毫無懸念輕鬆奪冠。

在這些爭議下,臉書試圖改用新名稱Meta(編按:指元宇宙,metaverse)卸下包袱。它不只想擺脫醜聞,也要實現創辦人佐伯格對虛擬世界的雄心。好消息是「元宇宙」一夜暴紅,成爲2021年最熱門話題之一。

雖然它的實現尚須時日,但已反映網路世界的新演化。虛擬實境過去是單兵作戰,個人玩遊戲時戴頭盔身歷其境。但元宇宙更進一步,將此概念推廣到日常商業行爲,從賣廣告到買漢堡,都可以透過它完成。

這背後更凸顯基礎建設的重要。臉書的App是「上層建築」,建立在網路瀏覽器、手機等基礎建設上,這使它受制於人——蘋果的隱私權新政策打擊了臉書,使其廣告收入受影響就是一例。

臉書打造元宇宙,不只是要打造新的虛擬世界,還想成爲該領域的基礎建設供應者。只要它掌握元宇宙的「下層建築」,就宛如佔據交通要道,任何人經過都要付費。「要想富,先修路」,這正是Meta掀起熱潮背後的意義。

商業週刊178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