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齊聚進博會探討罕見病診療新模式 助力保障罕見病患者權益

“罕見病的診療在世界上都是一大難題,我國高度重視對罕見病的診療。”“對於罕見病的診療需要多學科聯合推動。”“以點帶面,推動罕見病規範管理與診療。”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中國罕見病聯盟執行理事長李林康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黨委書記徐虹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副院長張愛華做客人民網現場訪談間,針對罕見病創新診療體系建設展開分享探討。

李林康介紹近年來國內罕見病診療突出舉措時指出,一是國家衛健委建立了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發揮優質醫療資源輻射帶動作用,提高我國罕見病綜合診療能力;二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五部委聯合制定發佈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共有121種罕見病被收錄其中;三是開展罕見病病例直報、發佈了罕見病診療指南並持續開展培訓,提升了醫生對罕見病的診療能力,同時也爲後續臨牀診療、醫保保障措施的實施等提供了技術支撐;四是調整和充實了國家衛健委罕見病診療與保障專家委員會人員,更加有利於指導和規範罕見病的診療。

“此外,由中國罕見病聯盟牽頭,賽諾菲參與支持的中國溶酶體貯積症(LSDs)診療能力建設項目(簡稱STEP項目),對於國內罕見病的診療發展是一個創舉,探索LSDs篩查、診斷、治療、管理模式。以江蘇爲例,將江蘇省所有跟LSDs診療有關的篩查、診斷、治療醫生組織起來,通過培訓、病例討論,以及指南解讀來指導醫生增強對罕見病的診療能力,這對罕見病的診療發展是一個新的模式,相信將來對其他罕見病的診療模式建立大有助益。”李林康補充道。

今年10月,中國罕見病聯盟與江蘇省醫學會罕見病學分會協作,在江蘇省衛健委指導和支持下,成立了“江蘇省溶酶體貯積症診療協作組”,開啓全國首個省級罕見病單病種和診療過程全覆蓋的“江蘇模式”實踐。以可診、可治、有藥可醫的溶酶體貯積症做爲切入點先行先試。張愛華認爲,依託協作網各級醫院,能夠把罕見病的早期診斷、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更好地做到規範化系統化效果。

“一方面在全國能夠形成整個溶酶體貯積症診療協作的網絡;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以點帶面,以溶酶體貯積症爲點,最終帶動121種罕見病都能得到規範管理和治療。”張愛華說。

對於罕見病的創新診療探索,徐虹提出,罕見病種類繁多,臨牀表現也不盡相同,很多患者無法及時分辨,就診的科室也不一樣,所以對於罕見病的診療需要多學科聯合推動。

“今年4月,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整合腎臟科神經科新生兒科等多個科室,成立了全國首個兒童法佈雷病MDT多學科團隊,大家共同分享診療經驗,加強早期診斷。同時,我們也與下轄一百多家單位腎臟病聯盟聯手,通過遠程培訓的方式來傳播罕見病知識。”徐虹也希望這種模式能夠在全國更多的醫院進行推廣,同時針對其他類型的罕見病,也可以通過聯合學科聯盟等單位,通過遠程培訓來進行疾病的診療科普,整體提高我國罕見病綜合診療能力。

對於大衆關心的罕見病保障問題,李林康坦言:“目前來說,有些罕見病用藥價格確實很貴,有些藥還用不上。”他呼籲,要建立起政府主導、多方共付的“1+N”模式,讓罕見病患者能夠早診、早治、早用上藥,用得起藥,用得上好藥。

對於罕見病用藥可及性問題,徐虹表示,當前仍存在診斷能力不足、藥物缺乏等問題。罕見病診斷和藥物的引進與研發需要同時推進。此外還需健全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社會各界合力推動“1+N”模式,保障罕見病患者權益

有所醫、醫有所藥、藥有所保,這是疾病診療的一個完整鏈條。一方面要加強早期篩查、早期診斷;另一方面也要能夠讓病人用得上藥,用得起藥。” 張愛華補充說。

“由於歷史的原因,目前很多罕見病的診斷和治療還相對落後,2013年在撰寫法佈雷病的中國專家共識時,我們寫的共識基本上都是國外的經驗。但是相信隨着社會和國家的日益重視,我們身爲醫務工作者,也會帶着創新思路和開拓精神去開展罕見病的診療工作,同時盡最大的努力推動疾病診斷和藥物應用的發展,未來,相信中國也將在罕見病的診療方面做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貢獻,奉獻給全世界的罕見病患者。”徐虹對罕見病診療的未來發展充滿希望。(趙敬菡 夏曉倫